根据WHO建议,大约68%的新生儿死亡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解决方法得到避免,其中就包括早期母亲或父亲与婴儿之间的皮肤的接触[1]。“袋鼠式护理”又称皮肤接触护理,是指将婴儿裸露皮肤趴在父母胸前,使两者皮肤互相接触的一种护理方式。由于婴儿趴在妈妈胸前的姿势像袋鼠妈妈养育小袋鼠,所以称之为“袋鼠式护理”。研究表明,“袋鼠式护理”能够帮助早产宝宝改善临床指标,增长体重,减少住院时间,增进母(父)子感情,并对早产宝宝的长期心理和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目前,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已经正式开展这项护理工作。
1 袋鼠式护理起源和意义
袋鼠式护理(KMC)是一种照顾早产儿和(或)低体重出生儿的方法,强调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作为新生儿的生理需要(温暖和食物)与情感需要(交流、关爱和安抚)的主要提供者。袋鼠式护理是基于袋鼠的姿势,即早产儿的母(父)亲将其竖直地抱在胸前,皮肤直接接触到母亲的乳房,外面覆盖外套或被子,通过皮肤接触等为早产儿提供其所需的安全感和温暖[2]。这一概念最开始于1983年由哥伦比亚的一位名为雷及马丁尼的医生提出。那时的哥伦比亚,医疗资源相当匮乏,因此人们希望通过早产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从而来维持其体温的稳定。随着这种方法的运用,人们逐渐发现了KMC的其他益处,如维持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体重增长更快、减少哭闹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等,同时,还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接触时间,有助于产妇情绪的稳定和改善亲子关系,给予早产儿安全感和人文关怀。WHO在2003年发布的《KMC实用指南》中明确了袋鼠式护理包括四部分:母亲与新生儿之间早期且持续并不断延长地皮肤接触(SSC);纯母乳喂养;尽可能早地从医疗机构出院;密切地家庭随访[3]。在实施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环境的安静与舒适,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光线适中,必要时可配以舒缓的音乐,母亲在开始前应洗澡或擦洗净接触部位的皮肤,提前取下戒指、项链、手表等尖锐物品,防止对婴儿皮肤的刺激,同时为防止热量的丧失和保护母亲的隐私,可以选择材质柔软的棉质衣物或被子覆盖在母婴的上方。
近年来袋鼠式护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当中。Behrman等发现,母亲生育的年龄与早产发生率之间呈U型关系。与年龄在21~24岁的女性相比,年龄<16岁和>35岁女性的早产发生率高出2%~4%。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高龄产妇的数量增加,这也导致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数量的增加,不仅严重影响早产儿长期的健康水平,更是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将袋鼠式护理应用到早产儿领域,改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亲子关系,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生儿及其父母的卫生服务需求。
2 袋鼠式护理的效果评价
通过使用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并整理与早产儿护理相关的文献,总结出袋鼠式护理对于早产儿及其家庭的诸多优点。
2.1 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当大一部分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是可以被预防的。研究表明,在资源条件限制的条件下,袋鼠式护理与传统式新生儿护理方法相比,可以显著地降低出生在设备临床状况稳定、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的死亡风险。EllenO.Boundy等人的研究中,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袋鼠式护理降低了36%的早产儿死亡。
2.2 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状态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早产儿死亡率迅速降低,但早产儿的并发症并没有减少,神经系统障碍如脑瘫、智力障碍和视力听力障碍是早产儿的主要并发症。毕叶等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一段时间内该院出生的98名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采用袋鼠式护理方式护理的49例早产儿在接受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entaldevelopmentindex,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 的评估时,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由此可知该组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好于对照组。国内外一些其他的研究也显示出相似的结果,KMC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神经测评分数,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
2.3 减轻早产儿疼痛
1995年,疼痛被美国全美保健机构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明确应为所有病人进行评估。研究显示,早产儿平均每天要接受10~18次致痛性操作,疼痛作为刺激会使早产儿的心率加快、情绪不稳定,甚至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疼痛引起早产儿哭闹可能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石春霞等人的研究中,采用KMC组的早产新生儿在各个时间点心率的下降均低于对照组,痛苦表情持续时间、哭闹持续时间也均低于对照组。
3 小结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简便、安全、高效且经济的护理方式,在早产儿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降低了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新生儿疼痛,促进母乳喂养,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由于这种方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故护士应该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及时且有效地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同时积极进行随访,建立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增加亲子接触的新生儿护理模式。虽然现阶段的袋鼠式护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推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限制,袋鼠式护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由于其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低投入性与高回报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并努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early 30 million sick and premature newborns in dire need of treatment every year[M]. New Delhi /Geneva /New York: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8.
[2] 石春霞, 朱玉权. 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212-213.
[3] 万静, 游勇. 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8, 40(13):1514-1517.
[4] Lex W Doyle. Kangaroo mother-care [J]. The Lancet, 1997, 350(9093): 1721-1722.
[5] 刘, 王燕, 李胜玲, 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31):2.
[6] 曹爱芬, 庄燕珠, 江姗. 袋鼠式护理对NICU患儿生命体征和烦躁预防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8, 16(10):1194-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