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

李乐

西安市经开第一学校,710018

摘要: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和感受其美妙之处。本文旨在探讨在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情境创设
DOI:10.12721/ccn.2025.1599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往往难以直接把握其意境和情感。因此,如何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跨越这一障碍,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词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各朝各代鲜明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点,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古诗词教学,能有效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与分析中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核,更为深入地理解我国发展中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学生在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学习中,能够深层次地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雄心壮志,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自觉形成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古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情感内涵。不管是写景、状物抑或抒情,都呈现了极其深刻的情感与意境。所以古诗词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结合古诗词的意境领悟其中的内涵,形成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能力及记忆能力。教师聚焦新课标视角,创新课程探索形式,以富有探究性的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古诗词的情感与内涵,领悟古诗词深刻的思想及唯美的艺术。学生则与古诗词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良好的古诗词文化陶冶思想情操,拔高思维层次。

二、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多媒体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听盛宴。当教授《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系列与词中意境相契合的多媒体素材。首先,展示一幅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画面中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农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那个远离尘嚣的村落之中。接着,播放一段轻柔的古筝曲,那悠扬的旋律与词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相映成趣,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去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此外,还可以制作一段简短的动画,模拟词中描述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场景,让老人与孩童的欢声笑语跃然屏上,加深学生对词中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词内容,还能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深入地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二)讲述诗词背景

讲述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和作者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以《暮江吟》为例,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可以先从白居易的生平讲起,介绍他作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的身份,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随后,引导学生了解《暮江吟》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看到江边夕阳西下的美景,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讲述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绘的壮丽景象,以及“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所蕴含的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

(三)联想与想象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创造诗词中的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以《题西林壁》为例,这首诗以庐山为对象,通过描绘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所得的不同印象,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心灵归于宁静。随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时而站在山巅远眺,只见群山连绵,层峦叠嶂;时而侧身而立,只见山峰陡峭,直插云霄。通过联想,学生仿佛能亲身感受到诗人所描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只有跳出局部,才能看清全貌。这样的联想与想象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词的意境,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四)朗诵与吟诵

朗诵与吟诵作为感受诗词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诵诗词或进行集体朗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语感,还能让他们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体会到诗词的韵味和魅力。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技巧。例如,在朗诵《题西林壁》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横看”、“侧成峰”等词语的重音处理,以及“不识”、“只缘”等词语的语调变化,以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朗诵、分段指导、个别纠正等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诵水平。通过反复的朗诵与吟诵,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诗词内容,还能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喜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述诗词背景、联想与想象、朗诵与吟诵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的应用和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红红.小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0,(29).

[2]王洁.情景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赏析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