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简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张迪

范佳明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DOI:10.12721/ccn.2025.160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

1.1.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灌溉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农田灌溉效果得以提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1.2.保障农田排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关注灌溉,还包括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排水可以防止农田积水、涝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减少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1.3.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优良的灌溉设施和排水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和良好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推动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还包括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1.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可以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田排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2.1.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分析

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农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包括大型水利工程、灌溉渠道、水泵站等。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基础较弱的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灌溉设施老化、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2.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水资源短缺,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和缺水地区。同时,地区存在农田排水不畅、滞水积渍等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效益。

(2)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存在滞后现象。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自动化、智能化水利设备的应用较少,影响了灌溉和排水的效率和质量。

(3)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展。

2.3.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资金补助、技术支持、政策引导等,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并通过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

3.1.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调查和监测,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情况,通过水文观测、水质监测和水资源评估等手段,获取准确的水资源数据,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耗损失,同时,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供需平衡和优先保障农业用水。根据农作物的水需求和生长期,制定灌溉计划,合理安排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优先级调度,确保关键时期的农田灌溉需求得到满足,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明确水资源的使用权、水费收费机制和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加强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和执法,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能和公平性。

3.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灌溉设施建设

灌溉设施是指用于供水灌溉的各种设施,包括灌溉渠道、水库、水泵站、灌溉管网等。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对现有的灌溉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以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稳定性。同时,还需新建灌溉设施,根据农田的地理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灌溉渠道和灌溉系统,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2)排水设施建设

排水设施用于农田的排水和排除涝灾,包括排水沟、排水渠、排水泵站等。农田排水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排除农田的积水和涝灾,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农田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和布局,合理设置排水沟和排水渠,确保农田排水畅通。

(3)水井和水泵站建设

水井和水泵站是农田水利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供地下水或水库水源供给农田灌溉。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合理选择水井和水泵站的位置和规模,确保供水能力满足农田的需求。同时,还需采用节能高效的水泵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4)设施维护和管理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包括新建和改造,还需要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设施维修和管理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持续使用。定期检查设施的状况,进行维修和更新,防止设施老化和损坏。

3.3.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技术推广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的重要环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通过建立示范工程、组织培训班、成立农技推广站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和推广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参与技术示范和经验交流,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集成和优化。通过整合农田水利工程、水文学、土壤学、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优化。通过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和水文数据,进行农田灌溉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通过合理管理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以及提供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田排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春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农业科学,2022(3):3.

[2]冯鑫.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J].水电水利,2021,5(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