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1]。本研究选取64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32例),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3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6.67±5.64)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0:12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6.89±5.7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向其讲解血液肿瘤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饮食、用药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基于常规护理选用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即:①健康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其各种症状,通过健康宣讲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拉近与患者之间距离,保持良好护患关系,提升医疗配合度。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与鼓励、支持,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减轻其负性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喜好,播放相应的轻音乐、伴奏,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③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定时通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在病房内摆放相应的绿色植被,避免交叉感染状况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健康宣讲会,引导患者相互沟通,彼此鼓励及支持,并向患者说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其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及运动锻炼,保持身心愉悦。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后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选取焦虑、抑郁自评量表[2]进行评估,得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低。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表[3]进行评估,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由均数±标准(x̄±s )、率(%)表示,分别行t检验、x²检验,P<0.05即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对比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更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x̄±s ,分)
2.2 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血液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病情重、进展快等特征,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血液肿瘤患者主要选用血管保护、预防感染及化疗等多种方式,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期间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其疗效,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知,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在于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其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工作主体,包含多个护理环节,如健康干预、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等,其中健康干预可有效加深患者对自身病症知识的认知,提升其医护配合度,心理干预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信心,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人文关怀可给予患者充分鼓励及支持,保持病房整洁、舒适,确保作息规律、饮食及运动锻炼合理。
综上所述,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章燕.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169-171.
[2]王莉,杜凌艳,曾吉,等.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5):24-25.
[3]韦立梅.全方位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117+124.
[4]张晓华.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