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电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而在现代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核电厂的重要地位变得越发突出,其具有不产生空气污染、不加剧温室效应、发电成本较为稳定等优势。不过核电厂运行管理要求相较其他电厂更高,需要在各个方面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而对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而言,也必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检修质量。
一、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概述
对核电厂而言,落实检修维护是保障电力生产、运输以及使用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准确意识到做好检修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尤其要在规定期限内对设备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制定相应的检修方案,明确技术要点,规划工期进度,做好施工组织,优化人员安排,强化后勤保障,最大程度地发挥维修管理作用,为核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持。在进行维修项目管理时,需要对标准项目以及非标准项目进行合理区分,针对二者特性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处理,保障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与有效性。维修项目管理通常包含确定项目、编制计划、发布计划、跟踪计划、反馈计划、更新计划以及统计信息等内容,需要根据核电厂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地开展相关工作,全面加强对维修项目的管理。在对编制项目计划时需要加强窗口安排,围绕大修计划对不能或不便在功率运行期间维修的工作、基础设备检修工作、机组功率检修工作等进行合理安排,协调相关政策与维修项目管理间的关系,增强各项目间的关联性与同步性,适当协调与平衡工作量,对同一功能的两列设备进行错时检修,并要适当考虑季节对核电厂各系统、设备的影响。而在后续的项目检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则需要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加强监管,确保检修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并根据管理实际情况持续优化维修计划,不断提高检修管理水平。
二、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排程不合理
排程是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管理科学、有序、高效落实的基础。但凡排程规划不合理,那么可能导致不同检修项目管理的实施存在矛盾与冲突,也可能出现检修工作本身的实践遭遇各种错误的情况。总体来看,影响核电厂检修项目排程的因素主要包括运行总则、维修大纲要求、共模故障、辐射剂量、成套设备、相关设备、可用资源、场地空间、时间和工期、运行隔离、技术支持、相关活动以及备件采购等,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充分保障排程的合理性。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相关人员经验不足、信息掌握存在偏差、考虑不周全等原因,检修项目排程不合理的情况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实际检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动态反馈不到位
在检修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同时还需要及时反馈项目信息,落实动态化管理,从而同步计划跟踪与调整,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并支持检修工作高水平开展。然而目前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的动态反馈不到位,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和整理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时化、动态化管理的要求,相应的检修工作开展质量难以保障。
(三)经验积累与利用不足
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对相关经验的依赖性较强,只有在不断吸收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才能持续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检修质量。然而目前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中的经验积累与利用有所不足,并没有基于经验和反馈构建起具有指导性的管理平台,也没有形成模块化管理模式,难以为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注入动力。
三、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项目排程规划
加强对检修项目排程的合理规划,是从源头上改善项目管理的可行措施,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践行。在对项目排程进行优化时,需要以安全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优先保障设备安全、系统运行安全,为安全产电、输电和用电奠定安全根基,并结合危害与概率对风险进行合理风险,合理协调安全性与维修效率间的关系、维修成本与核电厂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最合适的检修策略与项目排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必要依据。而在优化检修项目排程时,则通常可以从核电厂系统或者设备类型两方面着手,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 基于核电厂系统优化检修项目排程。首先确定检修项目范围,对项目功能、标准包、工期、专业等信息加以分析。然后再对检修项目加以确定,着重从核电厂系统功能、主要设备、技术规范等方面加以考量,根据项目内容、风险、实施要求等因素优化窗口安排。然后对定期检修项目分为日常检修项目与大修检修项目两类,并根据二者特性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不同类型项目能够在适宜的检修条件下得到有效检修与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项目的关系进行合理协调,根据日常项目在大修前、大修中或大修后、不可安排三种情况,分别采取设置大修预见项目、添加定期检修数据库信息以及重新调整排程基准点等方式加以处理,构建以大修项目管理为中心、以日常检修项目管理为辅助的管理体系。最后还需要逐个对检修项目加以优化,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协调所有项目与个别项目的复杂关系,结合数据库信息的调增与优化,构建起足够科学、系统、合理的检修项目结构。
2. 基于设备类型优化检修项目排程。核电厂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正是检修工作的重要对象,有必要围绕设备对检修项目排程进行优化,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检修工作与设备特性的契合性。针对同类设备进行集中分析并优化排程,能够为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的优化提供重要支持。以技术规范要求的分析为基础,对所有项目列表进行整理,核对维修大纲,并针对不同检修周期的设备分别安排检修项目排程。以贯穿件边界阀门密封性检修项目的排程优化为例,可以分别针对周期为1年、5年和10年的贯穿件试验边界阀门检修项目加以优化,有效保障检修工作顺利、高效实施。
(二)加强动态反馈管理
借助先进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优化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对海量的核电厂检修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实时掌握检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对检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实时调整计划。另外需要借助可视化图表技术对检修项目管理信息进行直观呈现,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直观而有效的动态信息,优化管理。
(三)构建智能化管理模式
加强数据库建设与利用,借助先进技术与过往经验,构建智能化检修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管理范围,提高管理精度。建设专家系统,形成以数据信息、专家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检修项目管理问题的先进系统,大幅减轻核电站检修工作对人的依赖性,显著提高检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检修。
结束语
综上可知,优化核电厂检修项目管理势在必行,这对保障核电厂运行安全好用电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核电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检修项目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与解决措施,保障检修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维系核电厂高水平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玲倩. 核电厂维修项目中长期规划[J]. 科技视界, 2016(15):253+289.
[2] 李坦. 核电站大修项目计划管理的新方法[J]. 区域治理, 2018(51):212.
[3] 孙杰. 核电站大修项目的管理与优化[J]. 轻松学电脑, 20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