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愈发重要。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信仰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信念体系,使其发展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高中生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一些教育策略应运而生,核心价值观成为指导学生发展的重要理念,下面将对核心价值观导向的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进行总结。
一、队伍建设,着力提高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主要是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坛新秀”培养等计划,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也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更要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努力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联系教师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舞台,使他们在有地位、得实惠、有奔头、有着落,大力表彰先进典型人物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报道和表彰奖励活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有目标,以此为更好地开展校园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基础。[1]
二、坚持统一,不断完善
理想信念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要融入学校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各个环节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基于此,首先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而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做好新时代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观看优秀影片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设置参观爱国主义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场体验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在文化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也要举办“道德讲堂”、组织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等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开展“我与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和主题演讲比赛等,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拓展充实,专职落实
3.1通识唤醒,内涵解读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让他们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在他们心中形成内在的共鸣,才能收获良好的育人作用。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循序是否有清晰生涯规划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渐进过程,主要包括:一是认识坚定理想信仰的重要性,要坚决反对“摆烂”;二是要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出发,铭记先辈们的鲜血和生命,认清新时期的青年任务,并能对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进行正确反抗;三是认识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增强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认同;四是要把握好“以己为本”与“为民之本”的关系,使自己的“志”与“国之所向”相统一;五是要从当代先进人物身上汲取动人的故事与奉献的情怀,激励学生为之奋斗;六是要认清自己,做好自己的发展计划,争当新时代的有为之士。
3.2知史鉴今,把握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并逐渐凝聚和升华,始终坚持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对学生的爱国情怀产生和人格品质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中国优良革命文化之源,使我们的国家由贫穷走向强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老师可以按顺序给学生讲一讲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渊源,激发他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
3.3打开视野,展望发展
今天的年轻学子们虽然没有经历旧中国“内忧外患”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筚路蓝缕”的艰辛,但也走过了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看着“神舟”和“蛟龙”飞天入海,看着高铁、微信和支付宝带来的生活变化,参加奥运会和世博会,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进”思想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研学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由团中央宣传部发行的《青年网络公开课》包含了《这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秘密》《中国为什么能赢?》等众多大国崛起的专家课程;此外,《建国大业》《长津湖》《革命者》等由国家电影局发行的“红色题材”影片也是很好的教材,可以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理想信念的逐渐坚定。
3.4榜样示范,指向有为
在进行理想信仰教育时,要始终把握“正面教育”方向,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基本面主流价值观,使之持续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比如央视《感动中国》《开学第一课》《开讲啦》等知名节目,以及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最美中学生”“青春奉献在基层”等系列活动已经举办了很多年,展示了社会各方面值得尊敬的楷模,正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激发了更多学生坚持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不畏风浪,拼搏奋进,奉献社会。
3.5未来愿景,融入发展
“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我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些都是新时期高中学生应该深思的问题。无论是在冰雪运动中奋勇争先的奥林匹克金牌得主,还是50年来为了播种而辛勤耕耘的院士;从首批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牢记使命的中国航天项目总设计师,他们都从老一辈手里继承了“火炬”,在国家各个行业中,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断探究和创造,为建设美好的祖国不断奋斗。[2]
四、结语
总之,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积极向上和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公民的关键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核心价值观被视为指导教育的重要准则。所以,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将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文君,叶惠良.生涯视域下的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新模式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6):75-77
[2] 沈世红.基于课程基地的学校文化多样化建设[J].江苏教育,2020(4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