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哲学意蕴及现实意义

张峥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地伟大征程中,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耦合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决议;哲学意蕴;现实意义
DOI:10.12721/ccn.2023.1572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深刻认识和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进一步指出学习唯物辩证法需要弄清楚“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问题。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而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与出台,就深刻认识和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在土地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在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又转化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1945年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壮大,将敌占区的城市工作提到和解放区工作并重的地位,在国统区,应放手动员群众,坚决反对内战分裂,力争和平团结,要求加强对日作战,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全国统一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即将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做好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同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坚持实事求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谋划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再次将“八个明确”升级为“十个明确”,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深改目标、法治目标、经济制度、外交政策和党建要求。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二、从质量互变规律来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新事物最终会代替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反复较量和斗争,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地位总是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特别是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充分反映了质量互变规律,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取得伟大胜利和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巩固和统一,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前二十八年的历史,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时间作出正确的总结。决议肯定了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和的正确政策指导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蒸蒸日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2021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发达国家行列,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三步。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从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风险提出了应对之策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事物矛盾运动的方向和道路方面进一步展开了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新旧事物交替中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过程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性质,指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都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人民奋斗、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都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风险提出了应对之策,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党和国家的事业面临着风险和考验,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光明前景。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进行的艰苦奋斗历程,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都面临着极其困难的斗争形势,甚至一度面临着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走上了长征的道路。但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克服这些错误的斗争过程中而更加坚强起来,为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鼓舞了士气,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指出,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