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新生儿网络转运实践

伍莉 刘慧 李雪莲 郭力华 朱恋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400010

摘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新生儿网络转运策略,总结经验。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及近期行业发布的相关指南和学术研究成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践,制定新冠病毒病疫情下适用于本中心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流程。结果 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6月28期间,共转运新生儿211例。转运过程顺利,转运途中患儿病情平稳,医务人员未发生疾病暴露和感染。结论 新冠病毒病疫情期间,通过合理制定方法和流程,可以安全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和实现疫情防控。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病;新生儿网络转运
DOI:10.12721/ccn.2022.158052
基金资助:重庆市科技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社会民生类)(cstc2018jscx-msybX0054)
文章地址:

2019年12月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迅速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处于特殊的免疫状态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是高危易感人群[1]。有报道孕产妇及生后36小时的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我院NICU作为地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着周边地区近百家医院的新生儿网络转运工作,年转运量近1000例。在新冠病毒病疫情的特殊时期,新生儿网络转运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原有的工作流程不再适用于疫情背景下的工作开展,需要作出必要的改变和调整,根据疫情期间国家及行业发布的新生儿相关防控预案[2],我中心NICU根据目前疫情防控要求和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建议,结合自身地区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了在新冠病毒病疫情下新生儿转运工作策略,并顺利实施,现报道如下。

1.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出的建议

国内新生儿专家在NICU应急准备方案中提到,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属2019-nCoV易感高危人群,应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策略,包括隔离、转运等[3],同时提出,新生儿在转运前应详细询问患儿、母亲及家属的流行病史及现病史[2],包括有无相关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并对转运后病房的设置及家属心理建设提出了建议。因此,建立疫情背景下新生儿转运工作流程非常重要。

2.转运流程

2.2转运前

2.2.1人员准备

建立专门的新生儿转运队伍,由新生儿医师、护士和司机组成转运小组,入选该小组成员的转运医师和护士应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对该小组的成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特别针对2019-nCoV的感染知识培训,重点包括流行特征、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隔离管理、高危人群识别以及三级防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并对正确执行三级防护的操作进行训练,包括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洗手、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等。由于120司机在这方面的知识较薄弱,所以要重点关注对120司机进行培训。

2.2.2装备及物品准备

装备完善的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包括专用的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除根据《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2017)版要求配置仪器设备、药物及通讯设备外,还应准备消毒液,快速手消液以及相应的消毒装备和防护装备,包括口罩、帽子、隔离衣、护目镜等。驾驶室应相对独立,出诊前应将救护车内外擦拭喷洒消毒[4]。

2.2.3出诊前准备

接到转运电话时,除启动常规转运程序外,护士在询问患儿及母亲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患儿母亲、家庭成员、照护者或接触者以下几点内容:①家人或照顾者中是否有2019-nCoV疑似或确诊病例②近期是否有高危地区或其他有确诊病例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③近2周是否有与确诊或疑似2019-nCoV感染者接触史;④近2周是否接触过病例报告社区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的患者;⑤有与相关接触人员的聚集性发病史。详细记录以上信息,告知此次转运的所有人员,根据询问情况确定防护级别,出诊人员在转运中采用的最低级别防护应为一级防护,对疑似或确诊2019-nCoV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转运时,应做好三级防护,并提前设计规划好转运路线

第一作者: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伍莉,女,34岁,本科,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护士长,朱恋,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3转运中

有研究指出,母亲围生期感染新冠病毒对新生儿可能存在不良影响[6],如患儿易早产、发生呼吸窘迫等。在转运此类患儿时,应严格评估转运风险和转运指针,掌握转运时机。转运小组到达需转运患儿医院时,应再次对家属进行2019-nCoV流行病学及病史排查,并测量跟车家属体温,随后和患儿家属有效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疫情防控期间就诊分检表和转诊记录单。转运时,应将患儿放置在提前预热好的暖箱内,注意保暖,妥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病情。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在转运前应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如T-组合复苏器或转运呼吸机,并且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由医生提前联系NICU病房,告知患儿情况,以便提前做好救治准备。转诊中请一位家属随行,并佩戴口罩,按医护人员要求进行手消毒,除司机外车内三位人员分散落坐,确保一位医生或护士靠近暖箱以便观察病情,必要时开窗通风。

2.4转运后  

接收转运患儿的NICU应将病房设置为过渡病区、隔离病区和普通病区[2]并根据病区分类配备完善的防护装备。所有接诊患儿首先入住过渡病区,严密观察3天,经科室评估小组评估后再转入相应病区。若为疑似和确诊病例,直接收治入相应的隔离病区,并报医院感控科参与评估。若医院没有符合条件的隔离病区,应立即转诊到2019-nCoV感染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治疗,转诊过程中均采用三级防护。

疑似或者确诊患儿均应当放入暖箱内按标准进行隔离,为避免病毒交差感染,禁止使用开放式的抢救台,所有患儿使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应专人专用,进出隔离病房正确实施手卫生和穿脱防护用品。出诊医护人员与病区接收患儿的医护人员对转运新生儿进行详细的交接。详细检查使用过的转运设备,补充必要的急救用品,并对在转运过程中患儿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包括对急救车内的暖箱和心电监护等进行消毒,及时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5 院内转运

院内转运患儿占转运人数的1/3,主要转运地点为产房、手术室以及产科病房。转运前的人员和物品等准备同院外转运。在从产房和手术室直接转运患儿时,均采用转运暖箱进行,

在转运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亲所产新生儿时,提前做好转运路线设计,包括进出手术室、产房,以及返回NICU的路径通道、专用电梯等,并提前告知可能接触到协助转运的工作人员做好防护准备,如电梯司机等。转运后患儿及暖箱的处理同院外转运,转运通道按感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3  转运结果分析

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共转运新生儿211例,其中男115例,女96例;胎儿体重 1270g-4350g(平均2851g),<2500g共59例,≥2500g<4000g共144例,≥4000g共8例;胎龄32周-40+3周,胎龄小于37周51例,大于等于37周<42周156例,大于42周4例;转运年龄0-120小时(平均19.6小时),出生后立即转运的有91例,大于 6小时转运的有120例;剖宫产88例,顺产123例;转诊半径4.2-80Km,白天出诊131次,夜间出诊80次;院内转运69人次,院外转运142人次;转运病例见图1;在此期间,所有患儿转运过程顺利,转运途中患儿病情平稳,出诊医护人员、患儿及陪同家属在转运期间未发生疾病暴露和感染。

截图1741681927.png4  讨论

4.1新型冠状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所发现的能感染人类的第七种冠状病毒,该病毒与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 SARSCoV)[7]和中东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 coronavirus, MERS-CoV)[8]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9],其传染性较两者高,但致死率低于MERS和SARS。其病原体主要侵犯呼吸道及肺部,引起急性病毒性肺炎,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近期有研究指出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10],传染性非常强,且具有人传人及家庭聚集性的传播特征[11-12] ,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和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力,成为高危易感人群,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14天,也有大于14天,潜伏期内存在传染性,还有无症状传染者。由于病毒来源的不确定性、传播途径广泛、潜伏期长,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4.2 新冠病毒病疫情对新生儿转运工作带来的风险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的快速增长,疫情在国内各个地区迅速和广泛的传播,为新生儿网络转运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时期,新生儿网络转运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新生儿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有报道指出[13] 在对9例确诊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分析中发现,只有四例患儿有发热,2例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1例没有症状,但是核酸检测阳性,这一例因为有家庭成员感染,2例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任何可追溯到的接触史。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容易使出诊的人员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而放松警惕;②接诊感染2019-nCoV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孕妇是该病毒的高危易感人群之一,且妊娠期妇女对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炎症应急反应明显增高,病情进展快,直接影响到腹内胎儿的情况,导致早产、呼吸窘迫等情况的发生,接诊患儿病情危重[6],风险大。③出诊人员被传播的风险,若接诊的是感染2019-nCoV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和司机在转诊过程中需要和产妇家属接触,增大了出诊人员被感染的风险;目前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检查和操作时,均可能会接触到羊水、新生儿体液、血液等,里面是否含有病毒还不确定,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④进出不同医院的时间和频率增加,接触人数多,交叉感染的风险高。⑤接诊患儿的家人可能为被漏诊的新冠病毒病患者,感染新生儿和出诊人员。

4.3 我中心新生儿转运流程的经验和体会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结合指南共识推荐意见,中心NICU及时调整出诊流程,使疫情期间的转运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了患儿、家属及出诊人员的安全。结合疫情期间的转运工作实践,我们总结经验和体会如下:①做好标准防护是重点,严格按照三级预防规范进行,有的患者是隐形传染者,症状体征不明显,需要自己提高警惕,严格手卫生,避免暴露;②出诊前询问病史要牢记,病史询问要快速仔细,重点询问可疑接触史,根据病史情况,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③多环节多位点防控疫情,如设立过渡病房,限制陪同家属数量,详细登记出诊情况,出诊前和出诊后的救护车消毒等,把控好每一个细节,也对确保顺利转运起到了相应的作用;④重视培训,特别是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技能,将培训的时间窗口和培训人员的范围扩大,确保每一位出诊的医护人员和司机均能接受及时正确的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⑤转运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及时处理各类突发状况,确保患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⑥在转运过程中,注重与家属的沟通,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减少纠纷,提高满意度。

5  总结

在疫情面前,新生儿网络转运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加强转运过程的标准防护,强化转诊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方式,能够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流程的制定基于现在和以往对抗病毒的经验,需要在临床中持续的应用和修正来不断完善。医疗工作者应当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避免暴露和感染的风险,保存实力,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Li AM, Ng PC.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5, 90(6): F461-F465;Gagneur A, Vallet S, Talbot PJ, et al. Outbreaks of human coronavirus in a p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Eur J Pediatr, 2008, 167(12): 1427-1434.

[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工作组.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一版). 2020年2月第22卷第2期:87-90.

[3]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NICU的应急准备方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年2月第22卷第2期:91-:95.

[4]Laishuan Wang1#, Yuan Shi2#,et a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erinatal and neonatal mana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First edition)。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doi.org/10.21037/atm.2020.02.20.

[5]李芳,史源.新生儿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共识方案要点解析.重庆医学.2020-02-04.网络首发.

[6]Huaping Zhu1#, Lin Wang2#,.Clinical Analysis of 10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2019-nCoV Pneumonia. translational pediatrics.DOI.org/10.21037/tp.2020.02.06.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019)[EB/OL]. [https://www.who.int/ith/diseases/ sars/en/]

[8]Azhar EI, Hui DSC, Memish ZA, et al.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J].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9, 33(4): 891-905.

[9]Perlman S. Another decade, another coronavirus[J]. N Engl J Med, 2020. Epub ahead of print.

[10]Zhang H, Kang Z, Gong H, et al. The digestive system is a potential route of 2019-nCov infection: 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based on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bioRxiv, 2020, 2020.01.30.927806.

[11]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J]. N Engl J Med, 2020. DOI:10.1056/NEJMoa2001017.

[12]Huang C, Wang Y, Li X,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 Lancet, 2020. DOI:10.1016/S0140-6736(20)30183-5.

[13]Jingping Yuan, MD, PhD,etc.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InfantsUnder 1 Year of Age in China. JAMA.DOI:10.1001/jama.2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