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肖慧萍

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摘要: 讨论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入选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5月-2023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以上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指标:治疗时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各项治疗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4.44%指标与对照组该指标的20%相比明显较低,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标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利于降低并发症机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护理;常规护理;急性胰腺炎
DOI:10.12721/ccn.2023.1571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中高发性急腹症,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腹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此病发病突然且进展速度快,加之不良并发症风险较高,为此需在予以其及时有效救治措施的基础上,予以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1]。常规护理下存在人文关怀力度弱、忽视个体差异性及护理服务不周全等问题[2]。综合护理下可提高患者对认知度及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及配合治疗,且会加强病情管理及风险防范,使之达到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基于此,本次试验对本院2021年5月-2023年1月收治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综合护理后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5月-2023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中男/女:27/18,年龄:(35.95±9.65)岁,轻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30/15,病程:(2.68±0.41)d;研究组中男/女:29/16,年龄:(35.97±9.70)岁,轻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32/13,病程:(2.70±0.52)d。组间资料经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同意参与试验。

排除标准:乙醇依赖史、药物依赖史[4];长期接受免疫系统药物治疗;合并严重性器官性疾病、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5];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其他胰腺疾病,如胰腺癌等[6]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水平,遵医嘱指导其正确用药、简单进行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负面心理根源进行查找,以此针对性进行解决,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介绍疾病治疗相关健康知识,并引导患者讲出治疗想法,并以成功案例介绍法、注意力转移法等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节。(2)输液护理及疼痛管理:需在患者病发后24h内予以其补液治疗干预,防范应补液不足而造成脏器功能供血异常问题,但是也需控制好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而加剧心脏负担水平。将每日蛋白质输入量控制为5-10g左右,持续该状态3-5d后,联用复合氨基酸,若患者血脂水平较高,应不得应用脂肪乳。若患者每日输液量较大且输液时间较长时,应积极关注其生理舒适度,加强用药宣教,尽可能选择优质静脉,维护好留置针,若疼痛严重,需以背部或腹部按摩的形式、转移注意力法改善疼痛。(3)治疗管理:需予以患者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钙抗凝治疗,并采取皮下注射药物的形式,治疗前为其讲解抗凝治疗方法,药物注射完毕后进行10-15s左右的停留时间,确保药物进入至皮下至后拔针,以防范出现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4)认知干预:依据患者病情进展阶段,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帮助其了解自身疾病的同时,有效掌握病情各阶段自我病情管理方法等。(5)康复训练:出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本人、家属进行联系,依据其健康状态提供康复训练计划,多选择散步及慢跑等有氧运动形式,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病情康复速率。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时间:统计患者腹胀改善时间、腹压痛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排气恢复时间。

1.3.2并发症:统计及计算患者急性肾衰竭、腹腔感染、腹泻腹胀、感染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总和。

1.3.3生活质量:该项指标应用SF-36量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进行评估,共进行8分维度方面的生活质量调查,各维度均采取百分制,若生活质量状态良好,则得分值高[7]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软件,计数指标的检验采用χ2,计量指标的检验采用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治疗时间比较

研究组各项治疗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见表1。

表1治疗时间比较(x̄±s,d)

截图1737451416.png2.2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4.44%指标与对照组该指标的20%相比明显较低,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比较[n(%)]

截图1737451425.png2.3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标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生活质量比较(x̄±s,分)

截图1737451436.png注: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主要因胰腺内胰酶被激活而引起,此病患者在伴有胃肠道不良症状表现的同时,还会伴有腹膜炎及继发感染等情况,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8]。临床发现[9],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期间负面情绪严重,治疗主动能动性较低,且治疗期间潜在风险较多,稍有不适便容易诱发不良并发症,为此需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以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常规护理注重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疾病护理服务,护理维度不全面且护理方法不细致[10]。综合护理不仅注重患者病情及生理状态,且还会从其心理功能及治疗舒适度方面出发,予以其针对性及全面性护理服务,这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及预后恢复有积极影响,同时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友好护患关系。[1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治疗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说明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利于缩短治疗时间。该项护理措施将加强对患者的输液、营养、治疗、康复锻炼护理指导,利于保障以上方面护理措施的实施准确且合理,且会细化护理工作流程及内容,辅助各项治疗顺利安全开展,进而达到快速控制病情、促使治疗得到预期效果及改善预后的护理目的,显著提升护理有效性。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4.44%指标与对照组该指标的20%相比明显较低,P<0.05。说明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利于降低并发症机率。该项护理措施下会从护理人员方面提高工作谨慎性、预见性、主动性及周全性,要求实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效防范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会从患者方面提高认知度及自我病情管理行为,这对于减少治疗风险因素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综合护理十分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并发症,提高护理安全性。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标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该项护理措施不仅会加强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关注,有效加快病情康复,且会注重护理人文化关怀,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以此改善身心健康水平,加之注重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将极大程度上提升治疗舒适度,以此综合性提升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利于防范不良并发症,减少治疗时间,增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利,王春凤,荆怡.综合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8):151-152.

[2]郑慧.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5):146-148+152.

[3]黄敏.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高脂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3):52-56.

[4]何红,田志敏,蔡晓美.综合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158+160.

[5]单海霞,郭梅娟,吕银雪,等.综合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校医,2021,35(12):901-903.

[6]张婉婷.综合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价值分析及睡眠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454-1455.

[7]王俊嫱.综合护理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3):181-182.

[8]王桂霞.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177-179.

[9]阎翔宇.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162-164.

[10]林品秀.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346-347.

[11]王淑敏,温雅,晋忠会.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血液净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763-764.

[12]张文龙,董月圆,王晓梅.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影响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