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是负责儿童各种系统疾病诊治的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收治的病人情况比较特殊,患儿年龄较小,主诉不清,依从性不高;再加上儿科病情涉及的学科众多,病情种类多、复杂且多变[1]。而儿科患者陪护家属多,人流量大,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理风险,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NSM)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不良事件(Adverse nursing events,ANE)是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影响病人预后,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预防ANE是NSM工作的重中之重[2]。护理风险警示标识(Nursing risk warning sign,NRWS)是指针对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制作的警示标识,以起到警觉护理人员,强化其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利于NSM工作的开展,预防ANE[3]。本研究以儿科2021.1~2022.12收治的120例患儿进行回顾,分析NRWS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儿科2021.1~2022.12收治的120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60例。N组患儿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岁,平均(6.43±4.32)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8例、胃肠道疾病22例、免疫系统疾病10例。M组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1岁,平均(6.12±4.25)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3例、胃肠道疾病26例、免疫系统疾病11例。N、M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符合相关系统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2岁;③排除中途失访、转院或退出研究者;④排除入院时合并严重感染或病情紧急涉及多系统者;⑤由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N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M组在此基础上实施NRWS管理,具体如下:
①设计、制作标识。标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对于不同的警示需求应该设计不同的标识帮助更好的区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设计警示标识,遵循醒目、易区分、统一、整体、协调的原则,明确标识的字体、颜色、材质、形状、张贴的位置、正确摆放等;字体要清晰、直观;根据颜色不同分类管理;标识摆放不能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不能阻碍医护人员医疗操作;基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各种标识可以采用卡通形象结合文字的方式,保证色调与内容和谐,以增加标识的趣味性。
②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两个方面,腕带和床头卡。腕带根据性别不同予以不同颜色区分,男患儿为蓝色、女患儿为粉色,为患儿佩戴腕带时要完整填写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室、疾病诊断信息、是否有过敏药物等,同时要防止腕带过紧或过松,叮嘱家属未出院前不能取下腕带。床头卡以不同颜色区分病情程度和护理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用红色床头卡,二级护理用黄色床头卡,三级护理用绿色床头卡。
③药物标识。药品要根据使用方式使用不同用颜色差异区分,分别用蓝色、红色、黄色区分口服药、外用药和注射药;药品标识卡上要明确注明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有效期等;特殊药品要单独上锁存放。用药时,对有药物过敏等情况的,要用特殊标识挂放在醒目的地方。另外,药品柜外要粘贴醒目的警示标识,内容包括提醒医护人员用药安全、用药规范,遵循“左进右出”、“近期先用”等内容。
④管道标识。日常诊疗过程中,各种管道护理不当引起的ANE是最常见的,因此针对管道的警示标识要更加重视,输液管、鼻饲管、吸氧管等,不同的管道需要制作、张贴不同的警示标识;特殊药物静脉输液管,要粘贴“防外渗”、“血管活性药”等标识;鼻饲管、气道湿化或冲洗管要分别用蓝色、黄色、玫红色标识区分;粘贴位置应该在近皮肤端,标识上注明管路名称,置管时间,置入时间,操作人员等;为了避免标识被浸湿,标识材料应当选择防水材料;置管患儿需在床头插入防管道滑脱警示标识。
⑤医疗设备、日常用物标识。除了药品、身份等标识以外,对科室的所有医疗设施、设备等也要做好标识粘贴,比如输液泵、吸痰器、心电监护仪、高流量湿化仪等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所有标识要严格按照《医疗器械、设备标识规范》粘贴,交接班时,双方要严格检查标识牌是否完好、正确,对于存在异常的设备要悬挂“待维修”标识;设备上要张贴该设备的使用流程、消毒保养方式等。科室所有清洁用具要以颜色差异区分使用区域,垃圾桶要根据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别以黄色、黑色区分。
⑥病房标识。病房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较多,为切实提高NSM工作质量,应当注重对病房中各种潜在风险,放置、张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入院时,尽快评估患儿自身存在的风险,比如药物过敏史、肢体活动度、营养风险等;有药物过敏的应在腕带、床头卡和输液架上注明、放置、张贴标识;长期卧床的要在床头插条中“防坠床”、“防压疮”标识;有营养不良情况的要在床头插条中放置“营养风险”标识;对于输液患儿应当统一放置“请勿擅自调速”、“谨防药物外渗”等标识。
⑦引导标识。卫生间要在墙面张贴“小心地滑”标识;开水间热水开关要张贴“小心烫伤”标识;楼梯口要张贴“小心台阶”标识;病房外走廊墙面张贴“请勿喧哗”标识;病房内过道墙面张贴“请勿吸烟”标识。另外,穿刺室、仪器室等特殊区域,要在门外粘贴醒目的标识,以防病人或家属随意进出。
1.4 观察指标
自制护理工作质量评价表,内容包括安全核查、风险评估、专科交接、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护理质量,每项满分为100分;记录并对比各组ANE发生率。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满分为100分,81分及以上为非常认可,60~80分为认可,60分以下表示不认可,认可度=(非常认可+认可)/60×100%。
1.5 统计学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ANE发生率、家属认可度以%表示,χ²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以方差(±s)表示,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N、M组护理安全质量
M组在安全核查、风险评估、专科交接、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护理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N组,p<0.05,详见表1。
表1 N、M组护理安全质量(分,±s)
2.2 N、M组ANE发生率
M组ANE发生率3.34%明显低于N组13.33%,p<0.05,详见表2。
表2 N、M组ANE发生率[n(%)]
2.3 N、M组家属认可度
M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认可度95.00%明显高于N组86.67%,p<0.05,详见表3。
表3 N、M组家属认可度[n(%)]
3 讨论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发展意见,意见中提出,注重儿科护理服务,保障儿科患者安全,儿科护理应当以人为本,注重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由此全国各级医院儿科诊疗工作得到更多的关注,儿科护理服务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4]。基于该意见下,我院在常规NSM基础上,从多方面、多环节、多路径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并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从儿科病人的特点来看,因涉及的学科众多,护理工作量巨大,患儿病情各异,年龄跨度大,依从性较差,再加上陪护人员多、流动大,大大增加了护理安全风险[5]。而既往的NSM工作对内容较为单一,防范风险事件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我院提出针对儿科NSM工作加强NRWS管理[6]。NRWS管理的目的是利用规范、标准的图案、文字等标识对护理工作中需要警示医护人员、家属的事件、环节进行标记,以起到提醒作用,能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规范其操作,有效规避护理风险[7]。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M组在安全核查、风险评估、专科交接、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护理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N组;M组ANE发生率3.34%明显低于N组13.33%;M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认可度95.00%明显高于N组86.67%。提示,NRWS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预防和降低多种ANE风险,并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高。NRWS管理用规范、醒目的标识,注重儿科中患儿身份、药物、管道、医疗设备、引导标识等多方面、多环节标识的规范放置、规范张贴,能给人一种警示信息,提醒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来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强化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8]。另一方面,使用具有趣味性的标识,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兴趣,提高家属的风险意识,起到双向警示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9]。这与赵婷[10]的研究结果相符,赵婷认为NRWS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多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意识。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可明显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且家属认可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洁.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评定[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80-83.
[2]谢奕,丘金华.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6):96-98.
[3]王秀芳.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470-3473.
[4]鲁焱,姚少松.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0):48-49.
[5]焦义芬,张英霞,王晓俊,等.岗位动态匹配联合改良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162-165.
[6]宋洪焕,鹿丽,王薇.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3):172-174.
[7]孙文君,罗少云.护理警示标识在门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5):258-259.
[8]金石,李兰香,李文月.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21(29):167.
[9]胡梦.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母婴世界,2021,13(17):153.
[10]赵婷.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