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

杨丽娜

辽宁省鞍山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鞍山,114009

摘要: 土地作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意义非凡。文章分析了目前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包括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方法、强化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管理策略;规划方法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城市化不断深入背景下,土地资源价值日益提升,我国对土地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在土地管理体系、规划与用地情况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随意开发与资源浪费较为普遍。对此,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监控,使土地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土地管理的内涵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采取的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的综合性措施。在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客体是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正确调整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业(农、林、牧、工、渔)综合发展的需要,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土地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以确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稳定土地使用的范围和秩序;调动土地经营者合理利用土地、投资改造土地的积极性;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依法办理建设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登记手续;检查、监督土地利用情况,查处有关违法案件,调解土地纠纷等。

二、新时期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系落后

新时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建设所需用地逐年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及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大多数地区的土地管理体系缺乏创新,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发展需求,导致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制约了土地利用水平的提升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2、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不科学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不尽科学、系统,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都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导致农业生产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区土地的使用价值逐年攀升,可谓寸土寸金,而在农村地区却存在耕地被闲置、荒废等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管理的集约化发展。

3、土地利用不够均衡

现如今,我国工业飞速发展,工厂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占地面积不断加大,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发生改变,一些厂房被闲置,土地被占用却未产生经济效益;一些工厂受多种因素影响搬离原本场区,将部分土地租赁给企业,剩余部分土地则被闲置。此外,一些基础建设用地量不断增加,且占地面积极广,“面子工程”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水平与管理质量的提升。

4、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目前各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及人力有限,且关于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缺乏较为健全的信息管理机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信息传送、存储、处理及共享渠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和土地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

1、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在土地管理全过程中,制度居于关键地位,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使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完善土地保护制度,对一些未开发的土地进行保护,如沙地、盐碱地、荒草地等等,使此类土地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以免造成荒漠化;再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最后,构建土地监管机制,采用日常管理与定期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多方主体间的联系,构建多方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土地的科学长效监管。

2、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采取土地集约化管理措施,要求城镇、乡村等项目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将用地标准贯彻落实,使土地得到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这将要求城镇与乡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减少和避免土地闲置与浪费。同时,还要确保项目合理性,建设完整的体系布局,做好老城区与乡村低矮、破旧房屋翻修重建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并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此外,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前乡村人口涌向城镇的现状,适当扩大城镇用地建设范围,缩减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用地宏观监控

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支持,工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对此,在确定用地规模时应与土地利用有效性有机结合,并加强用地宏观监控,尤其对于工业用地来说,更应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同时,当地主管部门还应对工业区进行实地考察,审视当前园区内土地利用情况,如若发现存在大量厂房闲置情况,则应下令对其进行整改,以免出现企业恶意占地或投机占地等情况。此外,还应采用集约化管理,对建设项目进行宏观控制,引入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用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在确定项目土地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土地闲置等情况。在项目规划中,应杜绝“面子工程”,不可一味地追求建设规模与档次,导致土地不合理利用,进而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

4、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发展需求的矛盾,促使各项土地政策落实到位,须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提高认识,完善建设机制。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其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将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搭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监管平台,对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二是要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信息化建设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端技术人员更为紧缺。新时期要通过完善培养机制、提高培养力度、丰富培养形式,在提高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扩大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储备优秀的人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主管部门更应做好土地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等方式,使土地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建霞.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地名,2020(2):52.

[2]刘艳侠.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6):167.

[3]陈超.基于土地利用水平分析土地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