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发展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阻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威胁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行环境保护,必然使党政主要负责人在作出重要决策时对生态环境予以重视[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制度创新,一推出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公众的好评。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提前预警,遏制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环境的行为;第二,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述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在会议上通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其中会议明确提出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时,要根据国家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及生态环境的现状,着重对主要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制定重大决策、实现目标任务、履行监督职责等方面进行评估,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办事,对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情况,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职责情况,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履行其他相关职责情况。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的困境
(一)自然资源资产起步晚,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数据采集缺乏
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地域广、类型多、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多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难以定量的困难和缺少历史资料的情况。一些数据散落在不同的部门且没有太强的协调性,在大数据时代,因为数据的保密性和各部门的利益竞争,许多数据都是独占的,不会向公众公开和分享,提取起来也比较困难。资源环境审计尤其是离任审计评价需要大量的地理国情、资源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和评判支撑,但目前部分市县及部门基础数据缺失或质量不高,特别是部分资源实物量历史数据的欠缺、土地属性划定之间的交叉重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评价及分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当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仍需深化研究和不断试验完善。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结合审计署有关工作部署,应计划对现行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构建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当前这一领域的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各个地区,生态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难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普适性的评估指标体系,更难以将其应用于指导各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缺乏专业人才
自然资源资产的点多线长,其特征决定了其对审计工作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对政策和法律的掌握程度都有较高的需求,是一项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业务,需要大量水质检测、水文监测、矿产勘探、环境保护和土地、森林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前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由于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目前,往往需要借助其他部门或第三方的专业技术力量,仅凭审计机构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难以有效开展,依赖于第三方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且资料的机密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提高专业人员的培训能力[3]。
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困境的对策
(一)创建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入库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开展方面,应当从上到下收集资料,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将各种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都进行真实、全面的登记,对每一种资产的情况都要进行分类、细化,收集到的更多的资料,为以后的数据提取工作做好准备,对某些较为敏感和重要的资料实行分层管理,设定不同的权限,针对所用的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加密设定。开展大数据审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搭建审计信息数据中心,广泛收集国情普查、环境监测、规划统计等数据,充分运用地理测绘、遥感影像、空间叠加等技术方法,强化审计技术支撑,确保离任审计更加精准高效。
(二)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保护特性,突出地域特色细化指标,保证共性和个性的统筹兼顾,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其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特性、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在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环境友好性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可以将评价指标划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在经济效益方面,可以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具有长期的经济回报,是否能够提高地区的经济水平。在环境效益方面,可以评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环保技术,是否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在社会效益方面,则需要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带动了就业,是否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审计能力
因为在审计中所面临的审计对象是海岸资源、海域利用、渔业资源等,其中还包括了环保、水利、林业、国土、统计等众多的政府部门,因此,要想全面、高质量地开展好这一领域的工作,就必须要有持续的培训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在部门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将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纳入其中。在实施审计时,及时抽调转入人员以解决人员力量不足和技术上的问题,并完善统筹写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五、总结
总结而言,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施存在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定困境,经过研究总结出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困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产起步晚,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数据采集缺乏、自然资源资产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缺乏专业人才。最后总结出具体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创建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入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审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