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研究

杜雨萌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护理措施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便利抽取2019-2020年到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然后在术后7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明显(P<0.05)。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促进术后的凝血功能恢复,促进正常的血液循环,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临床上恶性肿瘤疾病种类较多,且根据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特点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由于活动量减少、血液高凝等因素影响,常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严重的患者血栓可发生脱落导致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甚至引发生命威胁[1]。下肢静脉血栓[2],简称LEDVT,是由于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所引发的一种血管内疾病。有研究数据表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其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到5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术后的患者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以接受腹部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为例,研究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便利抽取2019-2020年到某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100名,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70岁范围内;②既往无静脉血栓的发生;③无心脑肾等器官疾病伴发。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含药物预防和饮食护理等[3]。试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抗血栓压力泵

从患者术后开始,每天两次,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每次30分钟。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患者的静脉回流,大幅度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的瘀滞[4]

(2)下肢按摩

按摩中,患者保持仰卧位,下肢抬高30°,保持膝关节弯曲,可以有效的改善下肢静脉的回流,最大程度的促进血液的循环状态。结合适当的按摩下肢,有利于全身微循环的改善,但是需要保持适度的力度。以大幅度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的瘀滞,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5]

(4)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且保持平稳6小时以上后,护理人员逐渐的引导患者开展下肢的伸展运动,并注意体位的更换,按时翻身,每次翻身间隔2小时,以保证下肢不会被压迫。术后24 h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逐渐的进行下床运动。在患者恢复至能自行下床锻炼时,及时穿上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三)评价指标

1、血液系统凝血功能的指标

两组患者在术后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对血液系统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液5ml,处理后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25分钟。使用酶联免疫比浊法对患者血清中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指标。

(四)数据分析

数据使用SPSS 20.0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检验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方法是X2检验)。由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

三、结果

(一)一般性资料

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备可比性,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

85.png(二)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后,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的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均匀明显的增加(P<0.05)。以试验组患者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2-3。

表2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分析(x̄±s)

1.jpg

表3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分析(x̄±s)

2.jpg

四、讨论

本文将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接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研究其对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最为明显(P<0.05)。这与张文英等[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术后患者给予空气动力波,对患者的下肢给予按摩,能够有效的改善下肢静脉的回流,以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同时术后从患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护理,增加患者的活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

五、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术后的妇科肿瘤患者中,促进术后的凝血功能恢复,促进正常的血液循环,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佑招. 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医疗装备, 2021, 34(09): 180-182.

[2] 张燕, 朱红江, 郭凌云, 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03): 54-58.

[3] 乔艳妮, 杨洁. 拜阿司匹灵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海南医学, 2019, 30(15): 1956-1959.

[4] 曾梅英, 何雨菁, 王庆鸿. 充气压力泵预防ICU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 13(17): 190-193.

[5] 刘洁. 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03): 533-534.

[6] 张文英, 颜根喜, 王霞, 等.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16):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