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共114例在校本科护生,包括男14例、女100例。临床教学指导教师为普外的临床护士,全部为女性,工作年限3-24年,平均8年。
1.2方法:建立了包括科室护士长、科室主任、带教教师、实习组长、实习护士等在内的临床护理带教小组,追踪和管理外科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1)确定授课教师并编制讲义。带教教师对护士的反馈和对常见疾病的了解,以及对基本操作技术和专业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追踪。(2)指导方案的制订执行以及问题的处理。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计划,制订科内指导方案;护理专业教师需在一周内留出1天的时间,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并制定教学目标;在“一对一”教学中,总指导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追踪、消除不良影响;如护生对某一位导师有不同意见或见解时,导师会对该问题进行追踪。如果是真的,那么总带教教师就会召集大家开个座谈会,共同探讨,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3)建立有效的信息回馈机制。一对一的带教教师要像对待新入职的护士那样,对自己负责的护生展开教育,每个星期都要将护生存在的问题和追踪的结果,反馈给科内总带教教师。我们采取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流程,具体步骤是:①对此次反馈所针对的具体行为进行描述;②指出学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行为;③为什麽要对此进行回馈;④如何改善以有进展。在这个反馈处理过程中,总带教教师会组织其他的带教教师,对带教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从而避免在下一批实习护生的身上出现同样的问题。(4)建立健全“反馈-纠正-追踪-再反馈”的管理体系。在对护生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解决,并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之后,小队长要对护生们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追踪、督导,并且要将护生们对实习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向总指导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二次的反馈。在撰写分析总结时,如果根据带教机制的改进,护生对护理任务的完成反馈为高效高质量,则将采用此改进过的带教管理措施纳入正式带教管理措施中;如果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时,再一次反馈,发现护生的临床护理工作很难顺利完成,那么,总带教教师就必须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对一带教教师和病人的反馈意见,然后再一次有针对性的整改,再一次对改善后的护生临床护理状况进行追踪和调查,完善“反馈—整改—追踪—再反馈”的良性循环管理机制,直到整个护生带教工作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从而使整个带教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1.3评价方法:以我院制定的外科护生出科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及达标评分标准为依据,考核并评定114名护生的综合素质,分别由一对一带教教师和总带教教师两个人,在护生出科、转科时,对他们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最终将两个人的分数的平均值和总成绩计算出来,并以总成绩达到要求的人数为基础,计算出达标率,把7项达标率之和除以7,就可以得到平均达标率。
1.4统计方法:通过 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以平均值和标准差(x± s)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
2结论
对114位护生进行了全面素质测评,成绩如表1所示。通过对护生的外科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总平均分值为93.5±4.5分,总达标率为97.37%。
表1 114名护生外科出科综合素质评定情况
3讨论
基于追踪式的临床护理教学组织体系,强调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再加上由病区护士长、总带教教师、实习生组长、实习护生等构成的高效的层次管理,加强了对手术护理学教学的细微处的管理,使得考核与督导更为严格,同时也使得不良的临床教理学因素更易被发现,并被及时适当的处理,进而提升了临床护理学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了追踪管理之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出科综合素质评定得分为(93.5±4.5)分,达标率达到了95%以上,比2017-2019年的平均达标率(92%)要高,也比同期达标概念一致的其他教学模式达标率(91.4%)要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随着护理学专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护生全面素质的要求。怎样才能与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整体护理的发展相适应,更好地发挥临床和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自己的带教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士,这就是临床护理教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为了与当代临床护理的发展相适应,我科在借鉴现代企业追踪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把追踪管理运用到了实际的临床护理教学中,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反馈——整改——追踪——再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反馈来促进改进,通过追踪来促进效果,从而达到了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动态优化的目的,从而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升。带教教师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磨练、自我提升的机会。将追踪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提高了本科实习生对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实习质量,增加了临床护理教师的责任心,并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双赢。
参考文献
[1]凌娟娟;李霞;王文晶;高茹;王志妍;罗苑红;吴宇;陈海涛;段梅花.追踪方法学在急诊科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22(06)
[2]姚宇婷;徐杨燕;朱丹丽.以追踪方法学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08)
[3]叶旭辉;周振昭;林莉;程晓莉.基于追踪方法学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J].海峡药学,2022(03)
[4]刘影;肖瑾.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