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临床中,对于一些保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常会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可重建血液循环使狭窄或闭塞的大动脉再通,进而增加心肌供血供氧量[1]。手术治疗虽然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术后患者的身体、心理均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此次研究对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共选取96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抽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7年7月。其中有男性59例,女性37例;年龄集中在50--78岁范围内,平均(65.8±4.2)岁;已将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排除在外。对9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两组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基础护理,如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告知、术后检查及换药等;实验组患者在围术期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如下:
舒适环境护理: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25℃范围内,湿度以50%--60%为宜,并要保持光线适中、合理通风。室内物品要摆放整齐,要避免灰尘、花粉等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在公共区域设有饮水机及一次性纸杯,方便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时喝上干净的热水。
舒适心理护理:术前,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目的、流程、预期疗效及麻醉等相关知识,就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存在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及情绪安抚。同时要让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舒适体位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胸口被压或牵拉,多为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以免发生压疮。
生活指导:术后初期,让患者多卧床休息,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要保持床铺松软、整洁,及时为其更换床单及衣服,每日使用浸有热水的毛巾来清洁皮肤。饮食方面要以清淡、营养为主,不可吸烟饮酒。待身体状况稳定后,可鼓励患者逐渐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有助于术后康复。
1.3 评价指标
SAS评分、SD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心理状态与分数呈负相关。
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周时,采用应用SF-36简明健康问卷[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问卷中含有生理功能、身躯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功能共五个维度;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检验结果为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1。
注:*表示与参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冠心病对人类的危害性较大,患者要长期、反复的承受心悸、胸闷、心绞痛等症状,还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是临床公认的,但任何手术均有一定的创伤性及风险性,因此对手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必要。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核心,在进行疾病护理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身体及精神方面的感受。文中从环境、心理、体位、生活方面着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此次研究中,在实验组患者的围术期予以舒适护理干预,在参照组的围术期予以基础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均P<0.05;这一结果足以体现舒适护理模式在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为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尚秀云,李静,王宜花等.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113-114.
[2]徐威,张春霞.护理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4):448-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