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路佳蓉

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 智能化变电所的普及,是我国电网的一项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我国电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它能够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高水平的用电需求,以及对电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建设。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变电站的自动监测,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
关键词: 变电站;电力系统;智能控制
DOI:10.12721/ccn.2023.1570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电网系统技术的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监测越来越科学化、技术化、紧迫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的要求。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故障也随之增多,使得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目前变电所电力系统自动化特点,并据此其主要作用,提出了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的应用。

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为了提高智能变电所的自动化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电力市场的需求,在延续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把变电所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改造现有的电力系统的结构、通信等工程手段,使其更好地发挥智能化的作用。变电站一次装置是智能变电所的基础,它保证了一次装置的安全,因此,其控制和运行模式的检测是它的主要功能。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数据自动集成,不需要人工值守。智能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使我国电网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智能化改造的进程中,能够高效的传输和准确的分析各种信息。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通知技术人员,确保员工的安全,并及时处理问题。智能化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整个变电所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实现对变电所的负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变电所的高效率和提高国家电网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是指把自然界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一种设备。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除了要将其他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外,还必须对这些能量进行合理的传输、变压、配置,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供电质量。电力转换和传输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的调节和保护,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计算和科学的管理,只有精确的控制,才能保证电力的质量和安全。采用自动化技术,使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电脑来完成对电网运行的全面、高效的监测。采用微机控制,充分发挥了软件的功能,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控、调度,保证了电网的自动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自动化生产、自动调节与控制、设备的自动保护、自动化网络信息传输、电网调度自动化、火电厂自动化等。各自动化系统互相连接,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变电站自动化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电网运行的负面影响,通过设置好的程序,自动地对电网进行自动的管理,并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动处理,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响应能力,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运行质量。

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主要作用 

1.维稳性

在变电站中采用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自动化。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各类调度指令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其运行的稳定。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变电站管理模式,改变了设备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智能机械装置,使得整个电网的运行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了整个电网的安全。

2.自动化

在电网的正常运转中,要实现变电站的自动管理,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设备的管理。(2)对变电所的管理。电力设备的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关键,它主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变电站内部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交互,使其达到了一个完整的整合,并利用智能化技术搭建了一个数字化的变电站信息平台。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转,保证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并对电网进行了优化和改造,提高了电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3.优化用电体验

在变电所采用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后,其人力成本大幅下降,地区居民的用电体验同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电网调度工作进行精确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自动进行控制。此外,本技术还可对变电所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将变电所的无功补偿变流器也纳入了其控制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调度能力和效率。在变电所引入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后,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有了这项技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正常使用,既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可以节省经济费用,这也符合变电站周围地区的实际用电需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采用一体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用户的用电体验,从而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供电服务。

四、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的应用 

1.集中式结构

自动化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其使用方便,可以让变电站的运行方式更加的清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在突发事件中,也能更好的应对,哪怕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人员也可通过远程操作来进行完成正常工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需求和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当前,变电所采用的主要自动化方式是集中式,它的应用范围也更广,通过计算机的作用来扩充数据接口,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的话,采集的数据就会更精确,信息也会更精确,效率也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且,还可以通过收集到的信息来进行分析,从而让电力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的快速。在集中模式下,并不只有一台电脑,而是要有一组电脑,它们各自独立地工作,完成各自的运算,并把它们集合起来。因此,在这方面,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推动整个算法的执行。

2.分布式结构

除以上所述的集中式结构之外,还存在于变电所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中的分布式结构。分散式与集中式的结构还有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原来的功能,随着群集中的群体越大时,它就会有更多的功能,将更多的功能分散到相应的电脑上,从而帮助电脑完成更多的任务。采用分布式结构,使数据处理更加有效,多个设备同时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种分布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如果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很高,则不适合使用,这也是分布式系统的一大缺陷。这种分布式系统的特点,一方面可以节省电缆,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线路的使用,从而减少电磁干扰,增加数据的准确性,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工作的难度,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稳定的供电保障。

结语

总之,在提高整个电网规模的同时,也要重视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变电所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变电所要长时间的稳定、高效率的运行,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改造,以降低管理费用,使之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开恒.研究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9):212-213.

[2]方宁.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31.

[3]孙洲.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4) :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