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病因和病情都会较为复杂,临床护理工作一般支持个性化护理,但基于患者年龄跨度大且存在肢体活动受限或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安全保障极为困难。如杨林[1]在加强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降低神经内科不良事件发生的研究中,采用了护理安全量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相对来说,没有引导患者参与管理模式当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加强,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减少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2]。基于此,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选择患者为神经内科患者112例,展开研究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强化安全管理教育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选择患者为神经内科患者102例,分为各51例管理前组与51例安全管理组,本次管理前组选择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38.32±12.22)岁;安全管理组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在19~68岁,平均年龄为(39.21±11.65)岁。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基础信息进行对比无差异性,P>0.05,因此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具有可比性。本次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确诊为神经内科疾病。②神经内科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在75周岁以下,避免高龄导致管理结果误差。③神经内科患者知情同意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神经内科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容易影响某项评价指标。②本次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护理研究中途退出者。③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无法继续进行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计划。
参与神经内科患者评价人员为同一组12名评价人员,进行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包括管理实施依从性评分、管理实施异常情况评分、管理实施医师满意度评分),两组评分时神经内科管理评价人员基础信息不发生变化。
1.2方法
管理前组自2022年6月始行神经内科患者常规护理管理,进行记录持续6个月,主要以常规患者“病情评估+神经内科科普+病情监测+饮食、用药指导+神经内科患者看护+老年患者额外关怀等”。
安全管理组自2023年1月开始行强化安全教育管理,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以下:
①成立强化安全教育管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神经内科护士长为小组长,定期组织患者管理知识点培训与考核,并进行相关神经内科安全教育管理强化文献学习。
②详细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家庭情况、病历、性格分析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安全教育方案。
③引导患者及患者家属自身参与护理,安全维护和管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对疾病的影响,或者对自身安全的保障。最终要注意语言上的分寸把握,对于某些神经内科患者已经出现身体功能障碍情况下,要以合理的语言避免刺激其心理。比如对于行走困难的患者,按要求即便能自行缓慢行走,也是必须要进行搀扶的,此时护理时如果采取言语不当,可能会刺激到患者面对疾病后较为脆弱的心理状态,引起患者情绪应激。
④护理人员的鼓励对患者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引导,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引导患者自己对自己进行鼓励,充分保持自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两组分别进行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实际管理考核评分(包括管理实施依从性评分、管理实施异常情况评分、管理实施医师满意度评分),主要观察神经内科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以及神经内科护理物品(工具数量+区域归纳+整齐与清洁+备用物品等)、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护理技能+专业培训+患者沟通+规定熟知+消毒效率+健康教育等)。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安全管理组、管理前组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包括神经内科管理实施依从性评分、神经内科管理实施异常情况评分、神经内科管理实施医师满意度评分),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满分60分,三类评分各20分,其中<30分,管理效率低;30∽45分,管理效率较好;>45分,管理效率优。
②记录神经内科患者管理效率与不同神经内科管理模式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神经内科患者研究以 SPSS22.0系统为主,通过X2、p和t相关的数据差异进行检验,在本次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护理过程中,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结果数据中,出现P<0.05,则说明两组神经内科患者数据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管理组、管理前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实际管理考核评分的对比
表1:安全管理组、管理前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实际管理考核评分的对比
上表来看,安全管理组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异常情况评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两组神经内科患者评分差异性明显,P<0.05。
2.2神经内科患者管理效率与不同管理模式的关系对比
表2:神经内科患者管理效率与不同管理模式的关系对比
上表来看,明显可发现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越高则神经内科安全管理组与管理前组差异越大,差异性极为明显,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虽然年龄跨度较大,但老年患者还是比较多的,这也就意味着面临更高的护理安全风险[3]。另一方面,多数年轻患者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因此整体素养较高,想要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出现,还是应该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4]。以本次研究的实际结果来看,安全管理组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评分、依从性评分、异常情况评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两组神经内科患者评分差异性明显,P<0.05。明显可发现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越高则神经内科安全管理组与管理前组差异越大,差异性极为明显,P<0.05。可见,强化安全管理教育明显可大幅度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并有效提高实际神经内科管理考核评分,理应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林.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J]. 黑龙江医学, 2023, 47 (18): 2293-2295.
[2] 王欣,代帅. 6S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 (05): 16-18.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20.05.016.
[3] 姚春娟. 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 (35): 96-97+100.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9.35.096.
[4] 张晓丹,汪佩佩,汪英雪,等.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 (08): 124-125. 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9.0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