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很多幼儿园已经将艺术教育调整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保证能够高效的进行艺术教育,部分幼儿园设立艺术教育教学研讨组,力求通过环境创设、丰富教学方法等方式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但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这些举措的成效并不理想。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在核心素养体现方面都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为什么在实践的教学却无法得以体现,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对当下幼儿艺术教育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依据,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幼儿应该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对艺术表达、创作产生兴趣。《指南》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艺术教育目标的“分解”实现的思路,并明确要将各个目标分解细化到各个教育活动之中,让其成为实现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驱动力。那么如何制定艺术教育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欣赏、发现、分享、表现、创造。一般来说大部分教师在欣赏、发现、分享目标设点上不会出现较大偏差,一般问题出现在表现、创造阶段的目标设计中,这主要源于很多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照本宣科的进行艺术教学,知识教育刻板化,极大的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如小班美术绘画教学中,幼儿基本是依靠自己的想象来绘画,因此作品中多有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改正绘画中的“错误”,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指导方式,一方面受到幼儿认知水平与绘画水平的限制,他们作品中存在天马行空的内容是常见的,这是他们的现实事物的客观反馈,是他们想象力的实质体现;另一方面,教师一味的去纠正幼儿的绘画“错误”,自然限制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的发挥。
其次,一线幼儿教师在艺术教育的设计上存在不科学问题。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主要以渗透为主,最为常见的如将艺术教育渗透到生活教育之中,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极好的多元教学形式,但是这“渗透教育”也有其必要的条件,如果生硬的将两种没有关系的活动融合在一起,不但不能够体现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很容易导致课堂重心难以把握,最终偏离教学设计的目标。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渗透教育,对于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好“度”?如在《洗衣服》的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来限制幼儿洗衣服的时长,教师就要明确在进行音乐渗透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限制活动时间,而并非让幼儿欣赏音乐。笔者认为为保证在两种活动融合的过程中不出现层次不清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设计好教学活动之后,再添加相关的渗透内容,避免出现主次偏差。
第三个问题在于,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流于形式,功利性强,当下很多私立幼儿园为打“艺术牌”进行招生,在教学中大量的加入艺术教育内容,导致艺术教育无序化、不成体系。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在当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框架的具体指导和实践的落实,不让艺术教育浮于表面。纵观上述内容,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来看,造成核心素养视角下艺术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足,包括专业技能教师不能满足当下艺术教育的需求;二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不科学,无论是幼儿教师或是行业专家,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阶段,实践指导尚有不足,往往将一般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作秀课”;三是,教师发展的要求不实际,作为教师应该讲实践教育作为立身之本,而并非全身心的投入到课题、论文的创作上;四是幼儿园领导者的功利性太强,为伴着幼儿园的发展以及个人名誉,并不关注核心素养、艺术教育,而是将幼儿园的课题作为工作重点。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实践策略---以音乐教育为例
(一)结合音乐特征开展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的形式呈现多元化,如音乐欣赏、音乐游戏、唱歌教学、乐器教学等等,通过实践教学的结果来看,这些教育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都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因此音乐教育在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优势条件。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前,应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音乐,而后根据音乐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神通广大美猴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动画片配合教学活动,视频内容能够为幼儿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之美,进而提高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教师需要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目标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要能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指导意义。
以“两只小象”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制定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通过活动实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幼儿组队选择进行齐唱,而后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时演唱;二是通过活动实现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兴趣的培养,要求幼儿扮演不同的“小象”进行说唱歌曲的创编;三是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歌曲的内容与节奏旋律,教师要向幼儿阐明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音乐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合理设置教学情境,确保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比如幼儿园老师设置“游乐园”场景,在儿童活动区布置一个小游乐园,组织孩子在音乐伴奏下跳舞或玩耍,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高梦竹, 白璐.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3(001):5-8.
[2] 苏晓芬.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考[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3):20-21.
[3] 徐燕娟. 求原教育:点亮儿童的核心素养——求原教育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追求[J]. 江苏教育研究, 2016.
[4] 尹少淳. 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5.
[5] 蔡晓颖.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抓好幼儿教育工作——对小班幼儿趣玩"生活中的旋律"的思考[J]. 华夏教师, 2017, 000(016):83-83.
[6] 詹月丹.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集体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思考[J]. 好家长, 2018, 000(022):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