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生儿肺炎护理中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的作用

陈晓庆 黄珊珊 彭佳佳 刘爽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蚌埠市,233000

摘要: 探究新生儿肺炎护理中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新生儿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统计两组的血气指标、症状缓解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气指标、症状缓解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炎新生儿,实施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护理;风险预警护理;营养干预
DOI:10.12721/ccn.2024.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生儿肺炎,作为新生儿科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以及出生后的细菌感染等。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病情容易迅速恶化[1]。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儿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为拒食症状,会导致新生儿无法摄入足够营养,进而引起精神状态下降、水电解质失衡,增加了营养不良,和中毒性休克的风险,提高了死亡率[2]。因此,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尽管传统护理方法,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恢复过程,通常较慢。研究显示,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结合膳食,和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加快恢复速度[3]。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风险预警护理与营养干预,联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全面恢复,为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将比较这种联合护理模式下患儿与传统护理模式下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新生儿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2:13,日龄7~19天,均值(14.28±4.59)天:出生体重2.5~3.5kg,均值(3.10±0.95)kg。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4:11,日龄6~18天,均值(13.58±4.82)天:出生体重3~4kg,均值(3.48±0,25)kg。(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遵循了标准的护理程序:(1)对患儿家属,进行口头健康指导,以改善与他们之间的合作;(2)对病房的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室内温度在25℃至28℃之间,湿度保持在50%至60%的合适水平;(3)在雾化治疗期间,持续观察患儿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报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

在观察组中,实施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1)建立风险预警护理小组,由儿科护士长领导,四名护士组成。在正式护理前,组长组织两周的培训,内容涵盖新生儿肺炎相关知识、风险预警护理技能,确保每位成员通过考核后,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2)进行深入的循证研究。通过分析本院过去新生儿肺炎病例的资料,并查阅相关核心文献,结合本院护士的丰富经验,和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4]。(3)改良的雾化吸入治疗。选用改良的雾化装置,通过婴儿硅胶奶嘴和氧气面罩的结合,确保雾化药物能更有效地抵达患儿肺部。在雾化过程中,采用逐渐增加的小流量给药方式,并使用温水加热的无菌蒸馏水作为雾化液,确保雾化过程的舒适性和效果。雾化时间限制在20分钟。(4)精细的口腔护理。在患儿喂奶前后1小时,使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洁患儿的口唇、牙龈、舌面、硬腭等部位,每日进行两次[5]。(5)科学的体位调整。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舒适度,制定体位调整计划。定时更换不同的体位,如头高脚低位、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等,结合适当的叩背排痰和吸痰处理,以促进患儿肺部痰液的排出和呼吸道的畅通。(6)温馨的抚触护理。在患儿喂奶后1小时,进行抚触护理。护士涂抹润肤油后,轻柔地按摩患儿的背部、臀部、头部、腹部和胸部等部位,每次抚触时间,约15至20分钟,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7)加大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全面修订并严格遵循包括病房管理、交接班、消毒隔离、安全防护和紧急响应在内的多项护理规章制度,确保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6]。(8)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患儿家属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手册、视频等多种媒介,向家属详细说明新生儿肺炎的可能风险、成因及预防措施,以提升家属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促进其积极参与和协作。(9)在基础护理方面,对低预警评分的患儿给予特别关注。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护士们特别小心以避免对患儿的娇嫩皮肤造成伤害,并妥善固定鼻胃管、吸氧管等导管,防止脱落。推荐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并在喂养后竖抱患儿以促进排气,预防呛咳。对于拒绝进食或呛咳严重的患儿,可能会采用鼻饲喂养或微量泵注奶。此外,在两餐之间为患儿提供抚触护理,确保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每次抚触约15分钟,以增强患儿的安全感。(10)在监测和护理并发症方面,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生理指标变化。对于中高风险的患儿,实施重点监护和预防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7]。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强心利尿控制心衰、胃肠减压缓解中毒性肠麻痹等。对于惊厥、抽搐、昏迷等紧急状况,立即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救治。(11)在营养管理方面,根据STRONGkids营养评分,对患儿进行个性化营养支持。对于低风险的患儿,提供常规喂养指导;中风险的患儿则在常规喂养基础上,增加肠外营养;高风险的患儿则接受常规喂养和肠内外联合营养,以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血气指标、症状缓解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x̄±s,分)

截图1741857663.png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x̄±s)/d]

截图1741857686.png2.3对比两组患者肠胃的营养状况

表3  比较组间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x̄±s)

截图1741857798.png2.4对比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表4  对比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截图1741857820.png3讨论

新生儿肺炎,作为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发展迅猛,并发症风险显著,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可能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8]。此类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儿的免疫功能易受损,营养物质储备量下降,加之机体代谢亢进,更易引发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9]。因此,早期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对于改善新生儿肺部疾病患儿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这对于提升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具有显著价值。

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中的饮食干预,其系统性较强,但针对性不足,针对不同营养风险的患儿,干预效果不一[10]。因此,本研究着重于对肺炎新生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计划,以确保所有患儿的营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此外,鉴于新生儿肺炎发病过程中,常伴随多种潜在风险,本研究还针对患儿病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设计合理的风险干预策略,旨在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整体效果,促进患儿病情的稳定与持续改善。

4参考文献

[1] 董娟,邢虹. 联合使用双氧水和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应用观察[J]. 贵州医药,2022,46(10):1660-1661.

[2]  张茹,张静,任勃荣,等. 联合使用0.9%盐水和2.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2,46(11):1837-1838.

[3]  丁晓薇,沐艳君,周漪晴. 转变体位护理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617-1620.

[4]  谢静波,吴双彩,董艳利.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236-3238.

[5]  王冰. 沈阳市某产后护理中心一起由人呼吸道合胞病毒BA9型引起的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疫情暴发[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37(3):314.

[6]  张淑平. 压疮护理小组干预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面部压疮风险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2009-2011.

[7]  张蓓蕾,严亚惠,崔锦娣,等. 罗伊适应护理对GDM孕妇血糖控制情况、新生儿围产结局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 现代医学,2020,48(6):769-772.

[8]  王新华,曹嫚,岳彩虹,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妇产科孕产妇心理状况调查[J]. 传染病信息,2020,33(5):448-451.

[9]  柳龚堡,顾莺,张晓波,等.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院区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2,17(3):161-168.

[10] 唐宏毅,刘长靖,覃靖. 基层医院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4,8(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