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需求
随着5G网络、互联网、物联网、AI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科技在数字医疗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数字医疗产业将形成“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等功能联动的系统支撑体系。数字医疗推动智能化、网络化、远程化、移动化、全程化、精细化、个性化、一体化等特征彰显的医疗健康服务应用场景逐步升级成熟,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院体系的建设。
二、总体设计
以互联网医院平台为基础,研究包括各类新型算法、理论和模型等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医学决策支持技术,基于中医知识库建立面向医疗健康服务决策支持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开放平台(即互联网医院智慧运营大脑),具备医疗信息融合、中医知识图谱构建、深度学习模型集成和智能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涵盖患者画像、中医智能问诊、智能分诊、中医专病管理、智慧业务监管等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向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项目的总体架构图如下图示意。
中医互联网医院智慧运营大脑总体架构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以中医知识库、医疗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引擎为基础,根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医服务的需要,开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智能化支持模块,形成涵盖患者画像、智能问诊、智能审方、智能评估、智能分诊、智能宣教、智能专病管理、智慧业务监管等智能化服务应用体系,促进互联网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化,极大增强群众就医服务的体验度和获得感,让医疗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1)患者中医健康画像。通过对海量临床数据的挖掘整理,建立多层次的中医知识库体系、病种数据库、资源数据库等,运用“用户画像理论”,集成评测设备、中量表评估、医生标注等多种形式,依据中医的特征性、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等概念,采用标签化方法对患者进行数字化描述,逐步推广到广义的中医精准医疗—采集患者的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健康指数数据等院内外数据为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评估,根据居民的关键指标以及以往历史数据,通过AI及大数据分析健康情况,对居民健康从检测、评估、干预、监测方面对人体健康进行管理,据此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维护服务。
(2)中医智能问诊。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医知识库,通过多轮循序渐进的友好的人机问答,系统自动结合患者画像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提示或就诊建议。
(3)中医智能就医。以中医院就医流程、患者画像和服务内容为驱动,结合中医服务特色,智能分析患者当前就诊状态,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引导服务。在患者线上线下就医过程中自动推送相关就医导引内容,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消息推送引导服务,可包括预约挂号、排队签到、报告查询、医技检查、费用支付、处方支付、取药、电子票据等等。
(4)中医智能评估。以患者画像数据为基础,以患者就诊记录、疾病记录、诊疗行为等数据为参考,通过智能算法从中医评估量表知识库中匹配患者适合的评估表通过互联网推送给患者,患者在线完成针对性的评估服务,通过收集流调信息及一般病史,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采用遗传算法、迁移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时产生疾病评估结果推送给患者,完成常见高发疾病的易感人群筛查和院前早期预警和诊断,从而构建专科化的个人健康智能评估体系,实现就医预诊、智能导诊、疾病预防、疾病提醒、病情评测、康复评估等目标。
(5)中医智能宣教。以患者画像数据为基础,以患者就诊记录、疾病记录、诊疗行为等数据为参考,结合患者的疾病级别、发病阶段、风险指数、季节变化等因素,通过智能算法从中医科普知识库中匹配患者适合的健康教育文章或视频,通过互联网推送给患者,从而实现患者教育、康复指导、疾病预防、健康提醒等的健康服务,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6)中医智能分诊。基于患者画像和以病情、交通、机构、医生为参数的就医最优推荐,资源最佳调配的算法模型,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疾病为根本”的智能分级诊疗和资源调配系统,引导患者就医预约和精准转诊,全面提高常见高发疾病的预警和救治能力,实现有序就医。
(7)中医智能慢病管理场景。基于医学规则、双向长短期记录网络、多头注意力机制等知识推理加工技术,构建集成多源知识、面向多科室常见多发性疾病防治的中医知识图谱初步框架,通过应用推广、数据积累和机器深度学习,不断迭代、完善和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几千个针对不同专科、不同疾病、不同情况、不同级别的中医慢病管理知识图谱库。
(8)互联网中医院智慧业务监管。利用局域网、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3D驾驶舱展示、远程控制等技术,通过对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疗资源、医院运营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全面的、实时的、多层级的、可视化的、智能化的监控管理。
四、建设成效
(一)居民:让患者的就医更加方便快捷,患者在院外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医疗资源和健康支持,并与院内服务无缝衔接,在院内也可实时了解就诊进程,及时掌握诊疗结果,极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的环境和秩序。同时患者也获得更精准、更高效、更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减少交叉感染,降低疾病风险,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极大提升了群众医疗健康服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医生:可以帮助医生随时随地与患者进行互动沟通,加强患者管理,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患之间的粘性,提升医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牌,增加业务收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通过平台医生之间开展跨医院、跨专科的全面业务协同,在帮助基层医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同时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医院:推动医院快速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帮助医院扩大服务辐射范围,拓展医院的服务内涵,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将医院服务延伸到院外,实现精准分诊,缓解医院线下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给医院带来业务提升契机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共卫生的均等性,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业务能力和服务品牌。
(四)政府和医保部门: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分诊,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分诊,从而推动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开展会降低对线下医疗服务的需求和频度,通过远程问诊和健康管理,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健康素养,降低疾病风险,从而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缓解医保资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