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BIM在变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中,作为多功能应用的集成管理辅助工具,以信息模型为载体,接入了相关业务数据,结合智能技术、互联网+、5G等;未来,可实现变电领域的规划、设计、基建、运维全过程电子化移交,实现各方工作协同,对智能电网资产可视化管理和政府规划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是强有力的支撑手段。
1、BIM技术特点
(1)可视化。BIM技术是采用计算机仿真信息模拟技术将工程项目建立信息化、集成化模型,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要素、节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而传统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和说明等只能提供二维模型甚至只是文字说明,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想象力,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较而言,不论多么复杂的工程项目,均可以通过BIM实现三维模型的建立,使得管理者、决策者对于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2)模型化。BIM技术建立的是计算机信息模型,既能从工程规划方案阶段开始进行模型建立工作事先模拟,也可以在设计建立模型模拟设计方案,还可以在施工阶段建立模型确定施工方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只需对模型进行调整,改动相比工程建设而言时间短、成本低、可变动性强。
(3)协调优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单位较多,涉及方面较广,不同单位之间很难完全保持一致,协调难度大,资源浪费现象、效率低现象严重。通过BIM建立工程信息模型后,可以实现多方共享,方便调整工作方案,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专业之间相互考虑不足的原因造成的施工困难,无效设计等资源浪费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效率。
2、基于BIM技术的变电站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实践
2.1深化设计
(1)三维审图。通过碰撞检测,随时发现并记录图纸问题,碰撞监测内容包括:建筑与结构专业、建筑与消防、结构与水暖等专业碰撞,电气一次设备与建筑专业碰撞,形成碰撞问题视点定位模型并生成碰撞报告,并以BIM模型为媒介进行图纸会审和优化,减少后续变更。
(2)场地管理。以7S管理为规范要求,推行三维动态管理,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材料堆放区、更有效利用场地空间;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布置施工路线、危险源动态管理、防护措施管理有针对性。
(3)综合管线优化。建模和碰撞监测过程中,对综合管线复杂节点做优化设计排布,包括对消防管道、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电气一次涉及到的管道进行综合优化,制作变电站内一次电缆排布模型,以指导施工,确保不出现专业冲突问题,并确保足够的安装空间及满足设计规范的净空要求。
(4)可视化交底。以信息模型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施工、中级风险及以上作业工序进行模拟,并给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可以让各分包单位清楚地了解施工工序及操作规范,加强技术指导、消除潜在风险、缩短施工时长。
2.2项目管理
(1)可视化呈现。
基于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将施工中可能遇见的问题通过信息模型呈现,并将建筑、设备构件等各个专业的数据信息以及属性导入模型中,通过BIM进行模拟,综合对比了理论施工与实际施工的差别,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现场施工方案,提高了施工进度、质量,减少了安全和潜在的风险。
(2)各方工作协同。
本项目参与方多,对不同参与方使用BIM制定了多参与方的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管理人员采用客户端、网页端进行项目管理,施工人员采用移动端接受工作任务,查看施工信息,上报施工情况;这种模式,解决了数据查看、填报的轻量化需求,以及项目数据统计分析的BIM巨量数据集成处理的矛盾,实现集成式管理,大幅提升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
(3)信息集成、交互。
应用过程中,集成了基建施工的全过程数据,发挥了项目管理与实施的信息集成、交互、展示和管理的作用,让项目参与各方在相同认知、信息沟通畅顺的共享环境中工作,大幅度减少了因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带来的工程。
3、提升变电站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措施
3.1施工场地及建筑方面的质量管控
合理选址。在变电站基建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应当从土地用途、地质条件以及地基承载力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完全符合变电站建设要求后方能开启基建工程建设流程,由此保障变电站基建基础安全、牢固。
3.2施工现场的管理把控及优化
(1)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团队人员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监管人员前一日需制订好第二日团队人员的施工计划;在第二日当天,做好团队人员的施工记录,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预测施工下一流程可能会遇到的施工难点,并针对施工难点设立一套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如期开展。
(2)建设高效的监管模式。成立质量监管办公室,有效发挥办公室职能,确保质量监管制度的管理与优化。对于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应在施工各个范围与阶段内,根据质量监管人员的技能与特长合理安排监管任务,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与安全性,进而使他们能够定期完成监督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质量监管办公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高效的监管模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3施工状态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
(1)摄像监管系统。根据变电站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实际需求,安放一定数量的摄像等监控设备,同时质量监管部门需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加大施工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并提供最为直接的施工数据。
(2)数据传输系统。质量监管人员的施工数据需录入部门建立的数据传输系统里,数据内容不仅要真实可信,还要清楚明确,确保在数据传输与共享的过程中,其他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进而使沟通更加及时高效。
(3)计算机处理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比起人工处理数据内容,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反而更加便捷,同时也降低了出错率,为质量监管人员及施工团队管理人员了解施工现场质量及管控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的变电站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实践,分析BIM技术特点,通过加强深化设计,加强项目管理方法,提升变电站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柯子桓,高来先.BIM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70-72.
[2]高士虎.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变电站设计应用研究及建议[J].机电信息,2019(06):54-55.
[3]陈振辉.探究变电站基建工程中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14-115.
[4]冯学艺,马坦,高志远,孙嘉越,韩忠钦.浅析变电站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配置[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5):7-10.
[5]吴克彦.BIM技术及其在220kV变电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8(1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