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杜晓

定远县第一初级中学 233200

摘要: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等特点,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阐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微课;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受到各学段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利用微课指导预习,明确学习方向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对课前预习的关注较少。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课前预习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还有部分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预习指导,但效果不够直观和深刻,无法帮助学生确定学习重点。为此,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在预习环节即引入微课,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微课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方向,避免其陷入盲目学习的状态。

二、运用微课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生的学习效果普遍受自身兴趣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始终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参与语文课堂。究其原因,是语文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无法保证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倦的学习心理。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优化语文教学形式,如在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衔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展语文学习。

以《苏州园林》为例,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形态,了解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征,并从句子“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碉楼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初中生并未亲眼见过苏州园林景观。而只依靠阅读语言文字,学生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形象化的景观画面,从而影响其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了解。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导入。教师利用微课播放苏州园林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对园林建筑的门、窗、墙等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强化其视觉感知,使其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微课视频能将学生代入苏州园林的建筑景观中,使其能用心、用眼感受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从而产生主动探索苏州园林建筑特征的欲望。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语文教学的导入方式,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增强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紧跟教师思路,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三、利用微课强化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学科知识的灌输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教师往往依据其自身意愿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机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有限。针对此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微课与学生进行互动,构建多元化、互动性的高效教学课堂,给予学生更多表达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拓展其语文学习路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问,开展互动教学,引导其在探索思考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促进其学习思维的发散与延伸。通过强化师生、生生交流,还能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育效果。

四、应用微课突出重点,强化知识理解

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有相应的重点与难点。掌握重难点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集中于情感理解、内容分析和写作手法的把握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特定语言表达形式的价值,培养其语文综合能力。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语文课程的重难点作为微课视频的主要内容,将语言讲解与视频播放有机结合,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其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推动语文课程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了解鲁迅少年时期的学习状况与成长经历,结合标题、开头与结尾梳理文章内容,并联系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通过细致分析课程内容教师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作方法,总结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从语言角度分析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则是感悟文章的情感与主题思想。为此,教师应合理设计微课视频的内容,运用微课绘制思维导图,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核心划分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二级标题,再引导学生以这两个二级标题为基础继续进行细分,让学生立足课文内容补充思维导图,借此攻克本课程的重难点。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学生阅读学习环节中,可以帮助其攻克阅读重难点,让其准确把握文本描写的重点,深刻感悟作者的不同心情。同时,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引领学生实现思维外显,有利于强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互,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过渡。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充分发挥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例如结合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来设计不同层次的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微课设计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

参考文献:

[1]陈曦,陈荽.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2023,(22):46-47.

[2]张欢.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吉林教育,2023,(12):85-87.

[3]童宗明. 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23, (04):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