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吴金艳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甘堡小学,561016

摘要: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思想熏陶,使学生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迪,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1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培养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同时增加学生们的中华文化自信,充分吸收中国文化中的营养,小学古诗词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素质要求的客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寻求科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因材施教。如何引导学生更加?笔者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简析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古诗词讲究韵律,富含意境美。有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无论是哪一作者、怎样题材的,统统按照教师泛读—学生自主朗读—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讲授—布置教学任务等形式推进教学。定式授课不仅较为单一,也难以使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语言美、内涵深邃。并且,古诗词的表述与现代汉语言具有较大差异。只有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学生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才能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2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引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古诗词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也拥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学生往往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而并没有利用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辅助性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2.1利用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感叹道古诗词晦涩难懂,觉得学习起来是一种负担,这样的负面情绪无疑会严重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效果。那么要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就需要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而众所周知的,大多数古诗词的创作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有感而发,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兼具了人物、环境、情节的故事三要素,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不应该脱离这三要素,而是应该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深挖古诗词背后的创作背景故事,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古诗词,从而最大化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2在朗读中认识诗词,奠定学习基础。俗话说“七分诗,三分读”,这里的读就是指朗读。可见,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而言,朗读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朗读是必需品,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学生才可以获得古诗词的语感,才能疏通字义,了解古诗文的大意,才能真正对古诗词建立初认识。与教师囫囵吞枣的讲解和翻译相比,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文化的意蕴和精神气质内化入心,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如此才能为今后古诗词的学习奠定基础。

2.3营造良好情境,引导深度感悟。大多数古诗词都篇幅极短,仅由寥寥数十字,但其中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苦思冥想、反复推敲而得的,其中不仅蕴含着作者大量的心血和丰富的情感,这就让每首诗歌都具有独特的意境魅力,为读者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这对我们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大量的分析讲解,而是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好辅助学生探究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们深入感悟诗词的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从而深化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2.4拓展诗词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的教育环境下,新教材版本中的古诗词数量显然有所增多,但是相对于我国流传千年的古诗词文化而言仍旧还是凤毛麟角。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深入透彻的理解教材古诗词中的内容,也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对学生进行诗词内容拓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浩如烟海,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诗词知识储备,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文学修养,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精彩课堂的绽放。

2.5深化情感体验、品味诗词深意。诗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中国古人评价《诗经》强调“思无邪”,在返璞归真的理念下,人对诗的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意识流露的表现,如借古咏今、以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古诗词通常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外在事物或者现象融合后的综合反映,浸润着诗人浓厚的情感体验,这既是我国古诗词的艺术核心,也是古诗词的生命之源,所以古诗词教学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学会品位诗词深意。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天净沙·秋思》为例,该诗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凄怆的乡村画面,将诗人漂泊天涯的愁思完美地融入进自然场景中,是一种典型的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朗读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代入,即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一下“干枯的老树上缠绕着已经枯死的藤条,几只乌鸦在黄昏中发出凄凉的叫声,诗人在这样一幅悲凉的氛围下骑着瘦弱的老马顺风前行”。通过情景代入和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品味出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切的情意,并且感受到“枯”“老”“昏”“瘦”这些用词在古诗词营造意境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然而,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将这种意境和情感教授给学生,就会破坏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锻炼。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充满着独特性,因此,教师们都必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教师们应该合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修正,总结出最快最好的,运用起来有趣、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主动学,高质量学习古诗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

[2]张春秀,刘雍.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文注释探究及其他[J].教学与管理,2020(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