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陈声翠

南平市建阳区麻沙中心小学,354204

摘要: 新一轮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受到关注。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开阔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是不可缺少的,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其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至今仍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学和小学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生活理念,对一些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也没有清晰的认识。

一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汉语教学中,古代诗歌和诗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一直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其在各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季羡林,王元化,金庸等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要拯救孩子们的记忆黄金时代,要摒弃背诵教条、背诵课后的广告,推行中华古诗诵读方案。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这不但可以训练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而且可以反复咀嚼、发酵,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今后其他类型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古诗词与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网络、快餐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的心态已经变得浮躁,对诗词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要说学习了,所以,很多教师对诗词的文化素养都比较低。教师对古诗词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教学层面,而对传统诗词的备课却是以教材、教参为主,缺乏深厚的诗词文化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其进行辨析、释义、拓展,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个体体悟和思考,从而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只顾着讲解翻译。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无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领悟其中的意境。传统的应试教育留给我们的问题很多,传统的古诗教学只能靠背诵、背诵和背诵来完成,这就使得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重视知识的积累,但情感经验的培养,是一种教育的弊端。枯燥乏味的古诗课,会慢慢地让学生失去兴趣。

(二)不正确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修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古诗词教学目标定得不当,主要表现为重释义、轻意体悟,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生字词讲解、词义解释、语法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其人文因素和审美情趣,从而偏离了培养目标。

三 小学实施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古诗词专业素养

古代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人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缺乏与之对应的上下文,从而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古诗词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使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就必须从教师的古诗修养入手,使他们感受到其韵味,从而使之与之相通,从而爱上它。教师要加强古诗词的职业素养,首先要丰富古诗词和传统文化,其次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二是要多看几次,反复地思考,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美学感觉,老师要把它带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在复习教材的时候,要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理论书籍,充实自己,提高对古诗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可以在古诗、古文的长河中畅游。教师在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理论基础之后,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养成朗读的好习惯

课本里的古诗词,大部分都要记在心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体会到里面的意境。所谓“读百遍,其义自明”,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古诗,教师可以通过背诵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感悟。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阅读技巧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古代诗歌。在语文考试中,背诵的古诗也占了一席之地,虽然这个比例很小,但在高考中,竞争依旧十分激烈,俗话说,一分可破千,并非夸张,所以,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朗朗上口。

例如,在学习《古诗三首》《出塞》时,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完整的诗句,由教师讲解生词。学生能理解古诗的主旨,然后自己背诵,教师会让学生带着情感地背诵,教师会在学生读完之后,与学生一起了解、学习古诗的内涵,并分析其情感,并加入想象和联想。教师也可以通过搜集有关的插图、乐曲,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

(三)以经典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与思维能力

许多古代诗词都是用来描写、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水。例如三年级的《望天门山》,诗人用“中断”和“开”来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孤帆一片”更能突出长江的浩瀚和迷惘,“日边”则让人浮想联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于诗画所画的美景之中,与同学们一起欣赏诗词之美,获得美,并在感叹祖国的壮丽风光之余,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在实施创新思维时,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激发其创造性。古诗词虽然简短,却往往能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朗读经典名篇时,学生们会下意识地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并根据作者所处的年代,自发地脑补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就像是置身于那个时代,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段美好的历史。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增强审美能力和创造性。这为日后的写作及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将生活与诗相融合

古诗是古人的真实写照,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要注意把它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回乡偶书》,老师要说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贺知章为官几十年,在他退休回家后,写下了这首诗。教师可能会问:“贺知章为什么从小就离开家乡,到了晚年才回来?”「这样的生命现象,在此时非常普遍,因为父母外出工作,或是与父母一同工作。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把古代诗词和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结语: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郁达夫曾说:「没有传统的文化实在是可惜,拥有自己的文化却不能好好地欣赏,实在是一种遗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要注重对其文学素养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奥妙),2020(5).

[2]郝丽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讨[J].才智(下旬刊),2020(4).

[3]杜春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南北桥,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