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翟伟杰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底中心校西郭小学,043800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民族的一大瑰宝,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因此,在小学时期,我们要把古诗词学好,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今的应试教育,我们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优劣,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人的个性各不相同,而正是这种特质,造就了社会的发展。古诗词在小学的考试中所占比例很低,以至于老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都存在着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因为他们使用的词汇都比较精练,而且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在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的情况下,很难掌握,这就给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古诗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古诗词教学一直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其在各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季羡林、王元化、金庸等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要拯救孩子们的记忆黄金时代,要摒弃背诵教条、背诵课后的广告,推行中华古诗诵读方案。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这不但可以训练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而且可以反复咀嚼、发酵,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今后其他类型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古诗词与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心态已经变得浮躁,对诗词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要说学习了,所以,很多教师对古诗词的文化素养都比较低。教师对古诗词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教学层面,而对传统诗词的备课却是以教材、教参为主,缺乏深厚的诗词文化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其进行辨析、释义、拓展,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体悟和思考,从而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对古诗歌的认识错误

要想提升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掌握了这些古诗词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些单词的读音和意义,就可以对这些单词进行全面的分析。然而,就目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对其进行解析,这不仅给学习带来了困难,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信心,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二)不正确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诗词内容丰富、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修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古诗词教学目标定得不当,主要表现为重释义、轻易体悟,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生字词讲解、词义解释、语法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其人文因素和审美情趣,从而偏离了培养目标。

三 小学实施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小学教师古诗词专业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人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缺乏与之对应的上下文,从而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古诗词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使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就必须从教师的古诗修养入手,使他们感受到其韵味,从而使之与之相通,从而爱上它。教师要加强古诗词的职业素养,首先要丰富古诗词和传统文化,其次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古诗词要多看几次,反复地思考,不断地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美学感觉,老师要把它带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在复习教材的时候,要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理论书籍,充实自己,提高对古诗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可以在古诗、古文的长河中畅游。教师在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理论基础之后,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在读古诗词时,会对古人的诗词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容易读懂、容易背诵等,然而,这种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随着古诗词的深入,他们要学会的不只是这些,而是要通过读书来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每一首古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都相差甚远,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乡愁,因为诗人的心境而产生的差异也会很大,所以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绝非易事,需要老师的引导。

比如说,在《题临安邸》这一节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背诵全部的古诗,然后再和大家一起探讨。在最后一段话里,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旅游者会把杭州当成汴州?”通过深入地学习,学生发现这是一首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的忧虑。“游人”不是一般的游客,而是一群忘却国难、苟且偷生的统治阶级,最后一句“直将杭州作汴州”,更是直率地斥责南宋统治者忘却国仇,视杭州为故都汴州。这首诗的创作思路非常新颖,从一片嘈杂的场面入手,用讽刺的语言发泄自己的愤怒,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作品。

(三)情感的渗透与审美情趣的培育

“情感”是一种与态度有关的情绪和意图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更复杂、更稳定的身体状态的一种经验或评估。它的表现形式有:幸福、憎恨、厌恶、美感等等。情绪作为一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的一种心理工具,能够促使一个人产生自己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因此,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情感的渗透,把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古老情感与当代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与诗词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由于古诗词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是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和品位的。因此,小学五年级教师要通过情感的渲染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与古人的情感相结合,从而体会到语言知识的真善美,从而使小学生在体验到诗歌的情感的同时,也能增强其审美意识,从而影响其行为和道德情感。

在《示儿》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审美品德的影响。比如,把情绪引入到对话中,老师就会告诉学生:“陆游,他一生写了许多诗词,每一句都是他的政治理想,是他的爱国之心。”他在弥留之际作了一首名为《示儿》的诗。“示”字,指的是把事情的真相说清楚,而“示儿”,则是对子孙的一种解释。陆游生前最关心的是什么?让我们一同进入《示儿》吧。借此,可以概括陆游创作此诗的环境,并将陆游的情绪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对诗歌的内容更感兴趣,从而使他们明白“死后知一切都是空的,悲哀不能九州同”,从而使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爱国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结语

因此,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很难被打破,但是教师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学生一起进步。从过去的教学模式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晓庆.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 新课程研究,2019(22):121-122.
[2]周佳妍.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J]. 当代教研论丛,2017(06):51.

[3]杜春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南北桥,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