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策略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林娜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350119

摘要: 在当今社会,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将古诗词与跨学科教学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策略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综合素养培养
DOI:10.12721/ccn.2025.1572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素养、重工具轻人文等。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了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更需要用跨学科的思维进行古诗词教学。这种跨学科思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跨学科,实现“知”与“情”的融合;二是技能跨学科,实现“技”与“能”的融合;三是文化跨学科,实现“文”与“人”的融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呢?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韵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如将古诗词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1]。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古诗词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历史、地理、民俗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古诗词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创作一首以古诗词为题材的歌曲、编排一场古诗词朗诵表演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生哲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

二、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策略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一)知识跨学科,实现“知”与“情”的融合

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科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松、石之间的景物描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对月亮的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理解这两句诗,体会诗人思乡之情。例如:在教学《元日》一诗时,教师可以从中国传统历法“春节”入手,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一种历法。在春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一些活动,如祭祀、祈福等。首先,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元日》中的插图,分析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画笔表现诗歌中的意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意象转化为视觉艺术,提高审美能力。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选取与《元日》主题相符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技能跨学科,实现“技”与“能”的融合

古诗词教学需要我们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运用多个学科的技能。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还要培养学生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古诗词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绝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选择《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进行拓展教学,如《望天门山》《小石潭记》等,让学生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再如:学习《望岳》时,教师可以从地理学科出发,让学生了解山川的形成和发展。

(三)文化跨学科,实现“文”与“人”的融合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3]。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跨学科,以古诗为载体,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与“人”的融合。如在教学《村居》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古诗配画等形式展现春天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特点,还能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抄报等形式将自己喜欢的春天留在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

(四)阅读跨学科,实现深度学习

小学生在阅读古诗时,往往不会读全诗,而且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主动阅读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古诗词,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阅读教学法。比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可以通过跨学科阅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从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向学生介绍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例如,南宋末年,金朝势力逐渐强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南宋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第二,教师可以选取《过零丁洋》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第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如他的成长经历、仕途生涯、抗金斗争等。通过讲述文天祥的事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第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过零丁洋》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勇敢、担当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过零丁洋》这首诗歌展开讨论。例如,讨论诗歌中描绘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的情感表达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结语

 通过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策略,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跨学科融合初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5):40-42.

[2] 陈娟. 巧借他山石,齐得言意美——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21(19):371,389.

[3] 林敏. 跨学科整合的诗词教学策略[J]. 新教师,2023(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