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

王亚文

龙镇中心完全小学,443112

摘要: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怀、诗作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分析、探究,精确把握每句诗词,再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获得“探骊得珠”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语文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日益受到语文教材编写者的重视。正所谓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启蒙阶段,学习古诗词更是强基之本。

一、挖掘情节,合理想象,补足认知空白

(1)从字面角度挖掘诗词情节。一般情况下,诗人会借助“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方式,在诗词的字面上预留空白,为读者创造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基于古诗词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从字面角度展开诗词教学,让学生通过挖掘字面上缺失或暗藏的情节,填充字面上未能凸显的内容,以此强化学生提炼信息、补足信息的能力。

(2)从背景角度挖掘诗词情节。古诗词除了具备显性的情节外,还拥有隐藏的信息和情节,这便需要学生深度挖掘,从文本创作背景和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而在挖掘诗词的背景信息、补足诗词情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或网站等,让学生依据史料明确古诗词中“将说未说”的情节和感情。

例如,在《己亥杂诗》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填补诗人预设的空白,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经历等角度,挖掘诗词的隐藏情节,让学生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驱使他们在补足情节的过程中理解诗词表达出的爱国之情和痛心疾首的悲愤情绪。教师可借助以下两个环节,带领学生挖掘诗词情节:

环节一:设置任务,自主探索。教师可设置任务:《己亥杂诗》言辞诚恳、激烈,从“九州”“万马”等词语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辽阔的大地上万马齐喑的画面,但是本诗的含义尚不止于此,它还有哪些深层含义?有哪些隐藏起来的情节呢?学生在接收任务后,在图书馆、历史陈列馆等平台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诗人龚自珍所处年代为清道光年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统治者懦弱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仁人志士也得不到关注和重视。通过这一背景,学生便能明确该诗的隐藏情节“期待统治者改革创新,拯救国家”,以及“九州”“风雷”“万马”等词的指代含义。此后,学生也可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将其作为课堂交流的素材。

环节二:课堂交流,共享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共享信息,并在共享信息和交流意见的过程中明确古诗词中深藏的情节和内容,还原诗词的意境、再现历史中的场景。在上一环节中,学生搜集和整合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汇报会、学习成果展示会等方式,要求他们展示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龚自珍的生活经历、所处时代背景等图文信息一一展现出来,从龚自珍的视角审视清道光年间社会的状态以及人民的生活,将诗词中隐含的“控诉”“悲愤”“痛心疾首”的心理过程以及故事情节凸显出来,与诗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发出的嘶吼和慨叹产生共鸣。

在上述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背景信息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不仅推动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深度学习,还让他们从表层情节入手,以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兴衰变化为分析和鉴赏诗词的重要依据,推断和凸显诗词的隐藏情节,这就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修养。

二、享受意境,深度鉴赏,增强文学修养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鉴赏意境。诗人以古

代语言创造了多元化意境,而大部分小学生难以与抽象、平面的语言文字产生共鸣,这便需要教师以一种直观化、动态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和新课程研究 2022.23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鉴赏诗词的意境,让他们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解读诗词中的隐含信息,并透过意境感知文本的深层信息和思想情感。

以《枫桥夜泊》的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堂教学准备期间,教师可以依据诗词中“月落”“乌啼”等意象,利用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手段制作涵盖诗词意象的图片、动画材料,以展现出诗词的主要情节和意象。图片、动画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其储存在多媒体课件中,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以便学生能够在色彩丰富、形式多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厘清古诗词中的情节,感知其意象。其次,在讲解诗词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多媒体课件,如在讲解“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时,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动画视频,直观地展示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凝结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其所体现的环境的凄清、诗人内心的孤寂。借此方法,教师逐一展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和动画素材,让学生在鉴赏意境的过程中感受到情与景的有机融合。最后,学生在完成鉴赏任务后,围绕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意境中涵盖了怎样的思想等问题进行互动和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抒发感悟。

(2)利用经典诵读活动鉴赏意境。一般情况下,古诗词以形式短小、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等为主要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经典诵读活动,带领学生品味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让其在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意境。在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断句、准确地表达情感,通过灵活地变换语调、掌控节奏,将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审美体验。

例如,在《凉州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学生以恰当的语音和语调,展现出诗词豪放与忧愁并存的意境,展现出诗人短暂忘却痛苦的情感态度。在诵读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节奏划分符号对诗词的节奏进行划分,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划分节奏后,学生随即展开诵读练习。诵读要展现出诗歌明快的节奏感,展现出一种“置生死于事外”的豁达情怀,展现出诗人短暂沉浸于快乐中的旷达心理。此后,学生以齐读、伴乐读等方式,读出诗词的气势和节奏,将其中“美酒相伴、歌舞相称,战士们激情昂扬、推杯换盏”的动态意境展现出来,以此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词。

教师以经典诵读为途径,带领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情感把控能力,又能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典故,明确“葡萄”“美酒”“琵琶”等的代指含义。此外,学生的文学常识储备量、历史文化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结语

诗人的一切写景皆为抒情,因此分析诗词中景物描写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带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古诗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总之,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其中,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结合古诗词的创作意境和创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大背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境,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35):2.

[2]李素梅.感受诗词魅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2019(2):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