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饮食护理对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

刘京卫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护理应用后对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选择6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借助于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儿分为样本量等同的两组,每组均为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儿童保健指导方案。试验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医饮食护理指导。对身高与体重增加情况、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经由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身高与体重增加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2)对两组的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程度进行判断,提示试验组数值大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机体健康水平提升,身高与体重发育良好。同时,此种护理形式还可提高其家长的认知程度,对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体质学说;中医饮食护理;健康水平
DOI:10.12721/ccn.2022.1578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体质病理学作为近些年提出的新理念,指的是机体在健康、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有进展为某种疾病的可能性。而基于当前的适宜手段,可对此种状态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就儿童来讲,脏腑娇嫩,并且具有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特点[1]。在影响其体质的因素中,以饮食最为容易调节。相关研究指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食不同性味食物,禁食特殊性味食物,可达到调整病理体质的目的。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重视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中医饮食护理干预。基于合理的饮食调护,有助于促进儿童形成脏腑气血、津液,从而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促进其机体抗病能力提升,改善其体质。临床研究指出,基于中医护理的应用,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有明显的增长,并且其饮食行为得到改善,长期随访可见儿童相关疾病发生率降低[2-3]。本研究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照分组的研究,评价中医饮食护理应用价值,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集的学龄前儿童资料。共获取60份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0例。参照组中,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区间为2~6岁,平均(3.89±0.45)岁;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例,专科及以上22例。试验组中,男童16例,女童14例;年龄区间为1~6岁,平均(3.90±0.52)岁;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例,专科及以上21例。上述资料对比后可见,2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学龄前的儿童;②儿童家长无认知障碍者;③儿童未服用影响身高、体重发育药物者;④儿童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儿童体检指标异常;②合并消化道疾病者;③存在代谢性疾病者。④佝偻病者。

1.3方法

参照组:仅开展常规儿童保健指导。在饮食搭配方面,则需要对其日常饮食的指导,说明每天需要补充的营养因素。同时,与儿童家长沟通,让其协助儿童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定时进食。告诉儿童家长儿童肥胖、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危害,提高其重视程度。叮嘱儿童增加户外活动,确保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小时。

试验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医饮食护理指导,如下:(1)体质分型。①正常质。面色以黄白为主,存在光泽,无盗汗、自汗的表现。同时,每天可解大便1次,并且便质良好,无干燥的表现。在食欲方面,以适度为主。此体质儿童的舌色为淡红,苔薄白或白。舌体无异常。在脉象方面,主要是滑脉或和缓脉。②气虚质。观察此体质儿童的表现,提示面色较白,且有一定程度的萎黄表现。在舌色方面较淡。以胖舌体为主,存在齿痕。儿童的苔薄白、脉细。日常活动中,儿童多有自汗、乏力的症状。对其大便情况进行观察,提示以溏软为主。每日解大便的频率为2~3。③痰湿质。面色表现为白,或者苍白无华。儿童的形体偏胖,肌肉存在松软的表现。喉中多有痰,并且在说明期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加重。大便为溏烂状态,舌部有齿印。舌苔情况为白滑、厚浊。滑脉。④内热质。在面色维度,以红润为主。而舌色则表现为红腻的特点。脉滑数,存在大便干燥的情况。此体质的儿童食欲良好,爱好禁食肉脂、甜食等。⑤阴虚质。面色显示为黄白无华的状态。在舌色方面,以淡或红为主。舌体为瘦嫩表现。部分无舌,或者苔好。在有苔的儿童中,存在裂纹、剥脱现象。脉细,大便干燥。在饮食喜好方面,以冷饮居多。有盗汗症状。(2)中医饮食护理方案。①主要设定广泛的食谱,并确保营养丰富。基于辨质取食的原则,按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理论,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指导。②不同体质类型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适宜食用的食物与禁忌等。对于正常质的儿童来讲,在日常饮食中,采取平补阴阳的方案即可,可多进食平性食物,不宜过多食用补品,在温凉方面适宜。针对气虚质的儿童,在食物选择中,主要是以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多食用温、平性的食物。此部分儿童应避免食用苦寒的食物,并确保营养丰富、容易吸收,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对于痰湿质的儿童,日常食用的食物需要具备燥湿化痰、健脾化湿的作用。以温、平性食物为主。饮食禁忌方面,主要是禁食寒凉、酸涩的食物。在内热质儿童饮食中,选择具有清热润肠效果的食物。所选取的食物应具有甘、寒凉之性。患儿为阴虚质情况下,宜采取养阴清热的食物,避免食用辛热温燥食物。③食物分类。基于《中医食疗学》,制定相关的饮食指导手册,对日常食物进行细致分类。告诉儿童家长具体的饮食干预计划。④干预对策。每个月开展体质调查1次,结合当前的体质情况,予以合适的饮食指导。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指导,让其提高儿童饮食的重视程度。

1.4观察指标

(1)身高与体重增加情况。对两组试验前、试验后的身高、体重进行记录。对各组的身高增加比、体重增加比进行计算。

(2)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基于儿童饮食行为评分量表,从食物摄入量、食物摄入类型、进食速度等维度进行评估。每项的评分最高、最低数值为100分、0分。分数值高,说明儿童的饮食行为良好。

(3)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以问卷形式调查儿童家长的知晓情况,涉及饮食与营养、体质与食物等。总分为100分。评分大于85分,为完全知晓。分数为60-84分,为部分知晓。分值低于60分,为不知晓。计算总知晓率。

1.5统计学处理

经由SPSS27.0软件处置与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x̄±s)表达,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结果分析采取(X2检验。当P<0.05时,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身高与体重增加情况

干预之后,试验组的身高、体重增加比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身高与体重增加情况(x̄±s)

截图1742264819.png

2.2儿童饮食行为评分

干预之后,试验组儿童的食物摄入量、食物摄入类型等饮食行为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儿童饮食行为评分(x̄±s,分)

截图1742264831.png

2.3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

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方面,试验组总知晓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n(%)}

截图1742264841.png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体质属于先天禀赋、后天多外在因素、自身调节共同作用的一种阴阳消长的状态。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内,体质较为稳定。但是在相关条件改变的状态下,体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稳定为相对的,而可变则是绝对的。在体质形成过程中,不仅与先天遗传有着明确的相关性,而且后天的环境、饮食等,均会对体质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4-5]。与此同时,后天疾病、医药因素等,也会关系到体质的形成情况。而在以上因素中,受到饮食的影响较大,并且该因素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

中医饮食护理基于体质可变特征,结合相应的体质特点,可对饮食偏差进行有效纠正。在此情况下,实施针对性的饮食调节,有助于改善身体的体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6-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之后,试验组的身高、体重增加比高于参照组,并且在食物摄入类型、进食速度等儿童饮食行为评分方面,试验组的分数值大于参照组,试验组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率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应用中医饮食护理的形式,可达到提高学龄前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中医体质学说在慢病管理、儿童保健中均得到广泛地应用,与现代研究中的“体质病理学”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饮食的开展,基于辨质论食的原则,按照体质的不同,结合差异化的食物温度,选择合适的食物性味。能够实现对病理体质的有效调节[8-9]。就学龄前儿童来讲,机体各项器官的发育不够成熟。而通过应用中医饮食护理的策略,有助于促进肺腑气血运行,并且能够帮助津液正常形成。通过摄入与自身体质条件相适应的精微物质,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功能,最终促进体质的改善[10]。在明确儿童体质差异的情况下,对其家长进行定期指导,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还能够帮助其平衡机体阴阳,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护理的应用,对改善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此种护理形式还可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提高其家长关于体质饮食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