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校自从转型为普通高中之后就一直呈现出了一所新型艺术特色学校的勃勃生机,其坚持以艺育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培养出艺术专长且具有审美眼光与高尚品德的人才。声乐课程是学校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与其它种类的课程教学不同,其抽象性以及灵活性更高。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学习主体,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无法避免的。为此,因材施教的理念要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中不断提升,为了将其有效的贯彻到教学活动之中,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因材施教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若想保障教学效果“一对一”教学模式是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是受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在高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课堂上一对多为常见的教学情况,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又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因材施教理念也就受到了较多的重视和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其自身条件、学习兴趣、学习程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在课程上的理解都会存在差异,在这种现状下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就势在必行,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结合学生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与分析,然后基于此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计划,从而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声乐教学过程中,若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教学,那么学生的演唱能力不仅会受到影响,长时间下去学生声带也会因此而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结合学生的条件红叶特点来制定出针对性且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此来指导学生科学健康的学习,同时也要有效地挖掘学生表现艺术的潜能,让学生的歌唱素养得以有效地提升和发展。
2、艺术高考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分析本校的声乐教学的情况,笔者发现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这些问题:
2.1部分学生技术完善演唱到位
我校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是学习声乐多年、技术较为完善,具有很好的歌唱能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嗓音条件较为良好,甚至还有些学生一直跟随着声乐教师学习多年,并且考入我校成为音乐专业学生。这类学生自学能力强,悟性好,能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可是所占比例较少。
2.2部分学生具有一定专业基础
我校艺术高考声乐学生也有部分是具有一定的演唱基础和能力,这些学生相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比他们的程度要好,但是在发声上离科学的发声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对于歌唱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谓是费时费力,若无法对其进行及时调整与纠正,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不良状态。
2.3部分学生声乐专业基础薄弱
这类学生对于声乐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有些甚至是一无所知,和零基础差不多,这与专业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这一类学生声乐专业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艺术高考声乐教学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声乐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升,需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因材施教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各学校的普遍情况,也很直观地体现出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个时候要想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则需要声乐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之后再制定出一份教学策略,以此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声乐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也就因材施教实施的过程需要遵守的原则进行了如下分析:
3.1着眼于全体学生
声乐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理念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因材施教理念中学生个性以及个体发展中的“材”,同时还需要面向于全体学生,对那些缺少一定能力以及才华的学生进行关注,挖掘分析其闪光点,全面落实贯彻因材施教,这样就能让不同条件、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同时获得良好的声乐学习成效。为此,教师在展开声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全体学生,不能只是以一部分学生为主进行教学,要让具有良好能力与素质的学生变得更加的出众,同时让普通程度的学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法。
3.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理念要想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是因材施教实施的基础与前提。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声带结构,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声带条件的差异、学习的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制定出具体化、差异化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促进每个学生声乐水平得以逐步提升。
4.因材施教提高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因材施教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提升中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本文也对因材施教理念如何有效应用到声乐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分析:
4.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理念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之中的应用,不单单只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会在教学内容设计以及选择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方向性的作用。教学内容选择是指导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材料与基础,同时也是知识的载体以及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曲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学校教学理念的侧面体现。为此,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理念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一理念来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音域,基于此来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歌曲作品,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为之后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最好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整体水平来进行合理设置,不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同时还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因材施教理念对于艺术高考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的声乐教材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侧重点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若是需要注重歌唱技巧教学的话,则可以选用《歌唱发音的纠正方法》、《歌唱中位置的训练》等教材,这样就能让学生歌唱技巧得以提升;若是将中外艺术歌曲以及歌剧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话,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则可以将《意大利艺术歌曲108首》、《声乐教学曲库》作为首选,这样就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理念在贯彻落实的时候,还是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基于此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高一的阶段,教师要系统地找准学生的条件,尽快确立符合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专业系统的学习上来。到了高二阶段,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渗透一些广东音乐术科规定的考试曲目,提前让学生们体验并且也让学生们对于如何唱好考试规定曲目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高三阶段,教师在选择最后的考试曲目时要非常谨慎,要选取学生能驾驭且演唱时非常具有亮点的歌曲来进行教学和备考。
4.2构建统一且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要想借助因材施教理念来提高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还需要构建出统一且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不仅要有常规统一化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来为其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过程中,统一化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进度得以保障的根本,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前提与基础。以我校声乐教学目标而言,其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扎实的基本技能,同时进行相关作品的演唱,毕竟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才能更好提升学生完成声乐作品的能力,而这就是统一化的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等多方面来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基于此来为学生设定出符合其发展的小目标,这样就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一个专业音乐班里本身就存在着条件不一学生,有些学生声音条件较好,可是有些学生声音条件就很一般,这个时候教师若设计统一化的教学目标,无论对谁而言都不公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若学生声音条件优秀、音乐素养和感觉较好,教师就可以大胆地来用展开式的教学,同时为该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技能演练,比如跳音和连音练习;可是对于声音条件一般、专业基础也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结合作品的情感这方面来给学生引导如何歌唱,比如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文字带来的情感内容,弥补学生在声音条件上的不足,也能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身演唱的信心,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引导、调整其声音,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总之,因材施教在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之中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
4.3教学方式多元化
要想借助因材施教理念来提高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中落实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创新教学。现如今,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非常注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教学与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其着重突出的就是学科的特点,借助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声乐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声乐基础知识的培训之中,对于学生技能要求较高,那么对于高中阶段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小组课程。小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通常都是针对于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基础和进度而展开和安排的,尽量把进度相同基础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进步。如果把一个条件好的和基础弱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就会让条件好的学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也会对基础弱的学生相对不公平,也会打击他的歌唱信心打击,所以,声乐小组课里安排基础相当的学生一起上课时尤为重要的。
当然,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有效。可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小组课程学习也同样具有弊端,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促使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学生被边缘化,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为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公平表现的平台,对这类的学生的演唱要多加鼓励,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使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并逐渐在他们进步当中发先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闪光点,然后基于此来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引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喉演唱的男生和伸脖子演唱的女生来说,首先要他们明确气息的支持点在哪,哪用力,然后再往这个方向着力发力,而不是在声带喉咙或者脖子这类的局部肌肉使劲。建立了气息支持之后,再用哼鸣的位置逐渐建立并形成一个腔体,俗称共鸣腔,最后利用共鸣腔的位置叹下来找到横膈膜的支持,并运用膈肌的力量支持发出一个具有弹性的声音,要给学生引导一个正确的意识,声带只可以用来过渡,不可以过度地用来支持,并逐渐地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练习,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声系统,最后要做到一开口演唱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而不是通过提喉或者伸脖子的方式进行发声。总而言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高考声乐教学中要想得到有效应用,个性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很好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声音条件,然后结合不同情况的学生需求来发展其特色。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并且对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理论指导,并且通过对学生的乐感和音色等方面的分析来进行因材施教。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高考声乐教学质量要想得到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从声乐发展的自然规律,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好声乐的兴趣,并且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对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来展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声乐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声乐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最后获得一个理想的声音,才能在艺术高考声乐的大部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李思思. 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探讨[J]. 艺术品鉴, 2014(12):140-140.
[2]周成千. 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会——职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探索[J]. 黄河之声, 2010(4):80-81.
[3]张雅琳, 董文君. 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 2016, 508(5):84-85.
[4]张雪. 基于“因材施教”的成人声乐教学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8(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