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在学科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融合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其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语文核心素养则是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关于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表达。而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于自我人生经历和特定情境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蕴含着对于时代的追问和思索,也蕴含着多样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一、古诗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分析
小学的古诗词内容是基础部分,是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基础的,因此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是对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理解的过程,只有理解了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才能对诗词意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渐渐学会对古诗词的鉴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开展古诗词的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我国古诗词的创作大多是重视抒情、写意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其中意境。古诗词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都包含在了诗词中,所以让学生通过对作者或美好或忧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审美。
(一)提升教师素养
想要增强学生的感受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弥补其文化体验的匮乏,首先就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拓展自己古诗词积累的宽度,加大古诗词研究的深度。积极参加各类古诗词的专项研究论坛讲座,多利用网络资源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多余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丰富的文化理论积淀的基础之上,提升自己古诗词教学的技能。教师还应该系统地学习语言学知识、诗词理论,古诗词写作方法、诵读的原理与技巧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学科的通识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绘画、书法、设计、技术等等,将其合理利用以丰富古诗词课堂教学形式,也为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充足准备。
(二)丰富文化体验
一种文化的渗透,一般要依次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这三个环节。从依从角度来说,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而不是单单惧怕诗词的背诵与默写。在教学《元日》、《清明》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探索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回忆自己家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然后教师再进行纠正与总结提升,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知。
例如“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中就可以利用新桃和旧符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参与到对联的制作中去,真实地感受对联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去旧迎新的轮回喜悦之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继承优秀的文化习俗。再从内化的角度来说,还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书法小组,鼓励有作诗写词天赋的同学参与创作,鼓励有毛笔字写作基础的同学加入到对联作品的书写中去,并将其作品展出到学校展示栏进行表扬宣传。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们对于对联、书法作品等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于传统文化定当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就是文化内化的结果。
(三)重视诵读指导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大量诵读积累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有所触动和感悟。所谓语感,就是在多读、会读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古诗词诵读留出充足的时间。还要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包括但不限于齐读、示范读、小组比赛读、沉浸式角色扮演诵读等等。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姿势和方法的提醒,根据学生的学情教给学生不同的诵读策略与技巧。在学生已经把握节奏划分的基础上,再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声律知识的补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外,还可以举办配乐朗读比赛,一方面是考察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程度以及对诗歌基调与音乐适配性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考验学生的配乐诵读水平,增加诵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在日后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时,多一份诗意、也多一份雅致。
(四)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好审美意识,即发现美、感受美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于探寻美的渴望和对于感受美的追求。其次是可以通过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逐步找寻古诗词美的各种要素,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发掘古诗词内敛而又丰裕之美,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次是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美,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方面的理论知识,涵养高雅的情趣;通过一次的次诗词品鉴的实践机会,提高判断和表达美的能力。最后是在以上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自主创造美。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童年主题单元中,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三首古诗根据自己的想象增添内容、串联情节,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实现语言美的转化。亦或者可以让学生以童年为主题,进行古诗词的创作,通诗句展现自己童年的生活之美。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始终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多样价值,从语言、思维、审美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走入那个时代,了解诗人的经历与思考,于情感的多样表达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书香萦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刘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以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新教育(海南),2021(4):21—22.
[2]南招莲.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7):43—43.
[3]吴燕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拓展[J].教师,2021(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