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2012~2019年宫颈癌的发病状况及防控趋势

刘宁 韩布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00

摘要: 宫颈癌作为一种妇科肿瘤性的疾病,在妇产科的相关检查中十分常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总体水平下降以及当代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近些年的临床数据显示年轻女性易患宫颈疾病。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表示,该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的下降。尽管如此,宫颈癌相关的发病原因尚未破解,现有的证据资料中认定早婚、早育、多产以及性生活紊乱是该病症的致病原因。一般来说,宫颈癌发病源可能还会由性生活引起,主要是男性包皮中污垢会含有一些胆固醇,会因为性生活中的细菌而变质,成为宫颈癌发生的一种因素。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我国各地区肿瘤登记数据,全国各地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每年参与的登记人口为25543万人,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分别占总数的77.38%和22.62%。5年共有3199 例病例死亡,其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169例和1030例。数据显示城市宫颈癌患者高于农村,这类疾病严重影响到女性身体健康。因此,针对近十年宫颈癌发病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宫颈癌;发病情况;预防;发展趋势
DOI:10.12721/ccn.2023.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中国宫颈癌发病状况

1.1 宫颈癌的地区分布及发病率

宫颈癌发病率中,发展中国家要高于发达国家。在2008年有数据表明,发展性国家宫颈癌发病率为86%,死亡率则为88%。Globocan2012年数据表明, 接近45万例超过85%的宫颈癌患者都是病发于一些欠发达地区。而非洲宫颈癌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非和西非地区,直观的从数据上观察,居民之间的发病率较高,相差最大有7-10倍。

根据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由于大环境的特点,宫颈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总体来说介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非洲等落后地区之间。国内的分布情况按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以及发展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农村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城市,山区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平原,西部宫颈癌发病率高于东部等特征。

随着当前宫颈细胞涂片已基本取得量化生产的情况,从2017年起我国就开始大面积的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癌患病率开始下降。2019年中国宫颈癌患病人次为10万人次,患病率为43.3%,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10万人次,减少百分点为1.9个。中国宫颈癌患病率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

图片2.png

图1 2013年-2019年我国宫颈癌的患病率统计(1/10万)

2019年重庆宫颈癌患病率为114.8/10万,全国排名第一;湖北宫颈癌患病率为106.5/10万,全国排名第二;新疆宫颈癌患病率为82.2/10万,全国排名第三。从这一点看出我国宫颈癌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图片1.png

图2 2019年中国各省市宫颈癌患病率统计(1/10万)

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1.2 宫颈癌在肿瘤中的占比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全年,整个世界上仍然有着有810万人遭受癌症折磨,另外还有970万癌症患者失去性命,而其中有3.2%的癌症患者身患宫颈癌,新出现的宫颈癌病例、因宫颈癌死亡的病例数量分别是57万、31万。从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病例当中观看可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占第四位置,目前占比为6.6%,宫颈癌死亡率达到7.5%。2015年,在中国因新发肿瘤患病的数量就有932.9万,其中死亡人数占233.8万。目前来看,宫颈癌发病率位于世界第6位,在恶性肿瘤中占11.1%,女性恶性肿瘤中占3.4%。

1.3 宫颈癌地区分布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分布有着明显的人种特征。伊朗人、哥伦比亚人、拉丁美洲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族群中发病率普遍较高。在夏威夷人犹太人新西兰毛利人等人群中相对较少。此外,宫颈癌被证实与生存环境有关,因为在发达国家,通常是社会地位低下且生活环境较差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宫颈癌疾病。在这样差别之下,发现二十岁及二十岁以下的女性很少受到宫颈癌的困扰,在此后的十年内,发病率猛然上涨。以欧洲为例,在女性40岁之后达到发病率的峰值。在我国女性达到25岁,相关的风险开始上升,到50岁前后达到峰值,55岁以后开始下降;而死亡率在25岁内较低,30岁后上升,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80岁时达到峰值。在甘肃,20岁有大量宫颈癌患者死亡,40岁死亡率升高,60~70岁达到高峰,死亡人群主要集中在35~75岁。

2.宫颈癌的流行趋势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女性由于宫颈癌带来的死亡率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二十世纪七十年底死亡率为14.61/10万,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该指数下降为2.45/10万。死亡率降低离不开经济科技实力进步带来的相关红利,为许多家庭解决了困扰。可是,根据近几年汇总的数据看出,目前出现了增长的态势,1989年至2008年之间,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处于增长趋势,每年都会上涨8.7%,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每年会上涨8.1%;2014年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11.57/10万和3.12/10万)分别比2013年( 10.30/10万和2.62/10万)增长12.33% 和19.08%。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的思想的变化。比如: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提早、拥有一个以上伴侣的占比增加、危险的性行为使得感染HPV的比例在增加,此外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生活压力的上升是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都对相关的数据有着影响。

3宫颈癌的防控现状及进展

3.1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策略及进展

2009年,党和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开始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在过去的时间内,涉及宫颈癌检查的突破一亿人次,17.7万例相关病症被检测出来,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妇女的生命安全。因此,各省市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政策执行力度,已经有21个省区市完成了农村地区的全面检查工作,其中13个省区市做到了境内人口全覆盖。政府正准备通过多方合作,建立相关防控体系,将实现2022年宫颈癌检查覆盖80%的县,2030年覆盖到90%的目标。这一举措将极大推动宫颈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3.2我国妇女保健意识和宫颈癌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建议

2010年之前,人们对HPV及宫颈癌了解较少。北京地区已婚妇女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为52.5%;认为是HPV感染的仅为26.9%;上海地区的妇女中,对宫颈癌与HPV感染认知不清晰的占比82.7%,对HPV认知不清晰的占比75.4%,对宫颈癌有一定认知的占比55.3%。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相关知晓率更低,宫颈癌高发的甘肃武都,农村地区只有22.22%的妇女知道宫颈癌,不清楚如何治疗宫颈癌的占比为33.38%,不清楚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占比98.68%,不了解HPV的妇女占比为94.29%,了解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妇女占比为2.38%。

伴随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受教育程度人群增多、网络的普及以及两癌筛查项目的推进,人群对宫颈癌及HPV以及HPV疫苗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新疆某医学院女大学生了解过HPV疫苗的占64.3% ,愿意定期做HPV筛查的有占80.6%,愿意接种HPV疫苗的占80.6%。18~45 岁女性中,有72.75%对宫颈癌筛查有一定了解,41.83%对HPV感染有一定认知,但相关认知度仍然有限。

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决定了个体妇女对这个问题的关心与认知程度。从目前来看,人民群众知识的调查情况普遍较少,这属于宣传方面的漏洞,为了增强相关的意识,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更多的宣传与沟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医护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对HPV和宫颈癌的相关认识,使普通大众对于宫颈癌防治有更强的意识,同时能够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来对待宫颈癌及HPV。

4总结

各地区,生活习惯不同,物质生活水平差异不同,宫颈癌在预防策略上也会不同。虽然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着一定关系,因此在预防宫颈癌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可提前注射HPV疫苗、及时筛查、及时治疗,而且这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创举。自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宫颈癌筛查投入力度开始增大,但由于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带的经济水平不同,在一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疫苗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很多地区的妇女缺乏宫颈癌防范意识,因此宫颈癌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始计划加大政策扶持,为普及宫颈癌安排防护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HPV疫苗和宫颈癌筛查等防控措施开始大力推广,促进中国宫颈癌预防的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