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吸收促进剂在口服制剂中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王承军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江东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 吸收促进剂在口服制剂中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作用背景主要源于口服药物吸收的挑战和局限性。口服给药作为最常用、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其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疗效。然而,许多药物由于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膜通透性的限制,难以通过胃肠道黏膜被有效吸收,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探讨了吸收促进剂在口服制剂中如何有效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吸收促进剂;口服制剂;药物生物利用度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口服制剂作为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其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然而,由于肠道上皮屏障的存在以及肠道环境的复杂性,许多药物在口服后难以被有效吸收。吸收促进剂作为一种能够增强药物通过肠道上皮屏障渗透性的辅助剂,近年来在口服制剂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详细探讨吸收促进剂如何增强药物生物利用度,为药物制剂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1吸收促进剂的多样化作用机制及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吸收促进剂,作为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具备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些促进剂在药物传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药物能够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表面活性剂,以其独特的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成为药物传递中的桥梁。它们能够显著降低药物与生物膜之间的界面张力,使药物分子能够更容易地穿越细胞膜,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率。这种作用机制使得表面活性剂成为改善药物溶解性和吸收性的有效手段。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另一类重要的吸收促进剂,具有显著的脂溶性特性。它们能够与药物分子结合,形成脂溶性复合物,进而增加药物在肠道中的溶解度。这种复合物能够更好地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此外,脂肪酸还能通过调节肠道内环境的pH值,进一步稳定药物分子,防止其在酸性环境中降解。

环糊精,是一类环状低聚糖,具有独特的包合作用。它们能够与药物分子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保护药物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包合物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还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途径,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环糊精的这种作用机制使得其在药物传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类吸收促进剂,则利用其高分子链的特性,与药物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发挥治疗作用。此外,聚合物还能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分散性,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这种作用机制使得聚合物类吸收促进剂成为改善药物传递效果的重要工具。

2吸收促进剂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2.1 吸收促进剂通过提高药物溶解度增强生物利用度

吸收促进剂在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过程中,其关键作用在于显著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对于口服制剂而言,药物的溶解度——即药物在特定溶剂中溶解的能力——是其能否在肠道内被有效吸收并发挥预期药效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特性或制剂制备工艺的限制,一些药物在溶解方面常常遇到挑战,导致其在肠道内的吸收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到其生物利用度,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及药理作用发挥程度(如图1)。

图片3.png图1给定 pH 条件下的化合物溶解度是分子中性部分固有溶解度与分子解离部分溶解度的函数

吸收促进剂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促进剂能够与药物分子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药物分子周围的溶解环境,如降低溶剂的极性,或者改变药物分子的排列和聚集状态,从而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这一过程使得药物分子在肠道内的溶解变得更为高效,摆脱了溶解度低下的束缚,进而更容易在肠道内均匀分散,增加了与肠道上皮细胞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1]

一方面,它们通过降低溶剂的极性,使得溶剂分子对药物分子的吸引力减弱,从而使得药物分子更容易在溶剂中分散开来,提高了药物的溶解能力。另一方面,吸收促进剂也可能通过增加溶剂的极性,使得溶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强烈,从而促进了药物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此外,吸收促进剂还可以与药物分子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或电荷分布,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得到显著增强。

除了对溶解环境的调整,吸收促进剂还通过改善制剂的物理性质来进一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例如,它们能够增加制剂的湿润性,使得制剂在接触到肠道内的液体时能够迅速被湿润,有利于药物分子的溶解过程。同时,吸收促进剂还能够提高制剂的分散性,使得药物分子在肠道内能够均匀分布,避免了药物分子的局部聚集和沉淀现象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了药物的吸收过程。2.2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增强者

吸收促进剂在药物生物利用度提升的过程中,其地位独一无二。它就像是一把精密的钥匙,打开了药物高效利用的大门,让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最大的作用。这种物质,它的出现,不仅显著增强了药物的溶解度,还极大地提升了药物的稳定性,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在药物制剂的精细制备过程中,每一步都犹如精心打磨的宝石,追求极致的完美。而吸收促进剂,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它凭借自身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与药物分子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像是给药物分子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衣”,使得药物分子能够抵御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侵扰。

例如,一些吸收促进剂拥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它们就像是勇敢的战士,时刻守护着药物分子,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激烈的抗争,防止药物分子因氧化而受损。同时,这些吸收促进剂还能精准地调节制剂的pH值,为药物分子创造一个稳定而适宜的化学环境,从而大大延长了药物的保质期。当药物进入储存和运输阶段时,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愈发凸显。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时刻警惕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高温炙烤的夏日还是潮湿阴冷的季节,吸收促进剂都能稳稳地守护住药物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仅保证了药物在储存期间的疗效,还大大降低了药物因降解和变质而产生的风险。而在药物给药的关键时刻,吸收促进剂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改善制剂的物理性质,使得药物更易于在肠道内被吸收。这一神奇的过程,不仅显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减少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降解和代谢,从而确保了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有效性[2]。2.3 吸收促进剂助力药物高效跨膜转运

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工具,需要能够深入生物体的内部,抵达细胞内部或特定的作用靶点,才能发挥其治疗效果。但生物体内,特别是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这种特殊结构对于药物分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药物分子在试图穿越这层生物膜时,往往面临极大的阻力,导致药物吸收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吸收促进剂应运而生。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药物分子克服生物膜带来的阻碍,实现更为高效和顺畅的转运。吸收促进剂能够与药物分子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物理特性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其更加适应于穿越生物膜的环境。同时,这种复合物还增强了与生物膜上脂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得药物分子更容易与生物膜结合,进而穿越生物膜。吸收促进剂与药物分子结合后,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分子穿越生物膜所需的能量。这主要是通过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实现的。吸收促进剂能够改变生物膜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对药物分子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减少了药物分子穿越生物膜时的能量消耗。这种能量的降低意味着药物分子可以更轻松地穿越生物膜,大大提高了药物的跨膜转运效率。

吸收促进剂还能够对生物膜的结构和通透性产生显著影响。它能够与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生物膜的流动性,使其对药物的通透性得到显著增强。这种通透性的提升,使得药物分子能够更加顺畅地穿越生物膜,进而大大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2.4 药物释放速率的智能调节者

药物在体内能否有效发挥其治疗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释放速率的控制。过快或过慢的释放都可能削弱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吸收促进剂正是通过其精细而独特的机制,精准地调整药物的释放速率,确保药物在体内能够以最理想的速率进行释放。吸收促进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紧密结合,是实现药物精确传递和调节的基石。当这两者紧密结合后,会形成一种特殊而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仅具有出色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其释放过程在体内是受到严格控制的[3]。(如图2)

图片4.png

图2不同pH调节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这种高度的可控性,主要归功于复合物对体内环境变化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举例来说,当体内的pH值发生变化时,这种复合物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感知到这一变化,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酸性环境下,如胃部,复合物可能会减缓药物的释放速度,避免药物在到达真正的治疗靶点之前过早释放,造成药效的损失。相反,在碱性环境下,如小肠,复合物则可能加速药物的释放,确保药物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当体温上升时,如发热状态,复合物可能会加速药物的释放,以应对体内代谢速度的增加,确保药物能够跟上身体的需求。而当体温下降时,如寒冷环境或药物导致的体温降低,复合物则可能减缓药物的释放,以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副作用。正是通过这种灵活的调节机制,吸收促进剂在药物传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个智能的调节器,能够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过程。这种精确的控制,确保了药物在需要的时间内以恒定的速率释放,从而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这种稳定的血药浓度,是确保药物能够持续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所在。此外,吸收促进剂还能够通过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通透性,来进一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生物膜是药物进入细胞或组织的关键通道,其结构和通透性对药物的释放速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吸收促进剂能够与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这种变化能够调整药物分子穿越生物膜的速率,使药物能够以更为适宜的速率穿越生物膜,避免了因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药物浪费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3药物传递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守护者

吸收促进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患者们的广泛认可与信赖。关于安全性,吸收促进剂的开发和应用都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研究和测试过程,这些过程旨在确保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避免任何潜在危害。从吸收促进剂的设计阶段开始,研究者们就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们通过精心的化学合成和结构优化,使吸收促进剂具备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这意味着吸收促进剂能够精准地与特定的药物分子结合,而不会与体内其他重要的生物成分发生不必要的反应。这种设计思路大大减少了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从而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除了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考虑,吸收促进剂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也经过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研究者们通过体内外实验,对吸收促进剂的代谢途径、排泄速度以及潜在的生物转化过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估。这些研究不仅确保了吸收促进剂不会在体内长期积累,从而避免了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还排除了其产生长期毒性的可能性。这些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为吸收促进剂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得患者们能够更加放心地接受治疗。

吸收促进剂在有效性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药物传递系统带来了显著的提升。首先,吸收促进剂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这是其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而吸收促进剂通过优化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使药物能够更充分地被吸收和利用。吸收促进剂能够与药物分子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够在体内以更理想的速率释放药物,确保药物在需要的时间内持续发挥治疗作用。这种精确的释放控制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吸收促进剂能够确保药物在体内持续产生治疗效果,避免了药物浓度的波动和不稳定。吸收促进剂还能通过改变生物膜的结构和通透性,进一步促进药物分子的吸收和分布。生物膜是药物进入细胞和组织的主要屏障,而吸收促进剂能够改善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更容易穿越这些屏障,进入目标组织或细胞。这样一来,药物能够更广泛地分布到体内各个部位,从而进一步增强药物的疗效。

4总结

吸收促进剂在口服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破坏消化道紧密连接、改善细胞膜流动性和促进肠淋巴转运吸收等多种机制,显著增强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然而,吸收促进剂的应用也需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选择和应用吸收促进剂时,需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吸收促进剂在口服制剂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罗正,李茂键,陈桂雪,等. 经皮吸收促进剂用量对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 [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25 (03): 359-364.

[2]武娟娟,王爱娟,恽昊,等. 薄荷醇促进丹参素肠道吸收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2022, 57 (22): 1888-1894.

[3]闫治攀,李俊江,詹文强,等. 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J]. 中成药, 2022, 44 (11): 3566-3572.

作者简介:王承军(1995—),男,汉族,浙江磐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制剂研发、制剂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