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禁忌与问题分析

吴宝训

山东临沂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273400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现代医学治疗疾病及预防疾病的根本逻辑方面分析,其对于非感染类,病毒类的疾病治疗和预防,还缺乏系统性的解释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关于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从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禁忌与问题方面,简要分析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医药;慢性病;禁忌;问题
DOI:10.12721/ccn.2025.1595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深远的作用。其中从现代医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慢性病患者的病痛缓解,治疗以及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慢性病的发作原因,发作频率方面分析,如何更好的使用中医药技术进行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并且规避中医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则成为中医发展中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慢性病治疗中存在的特点

(一) 隐蔽性

慢性病,从现代医学以及中医诊断的角度分析,隐蔽性为主要存在的一种特点。其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隐蔽性主要呈现为:病情不以病毒感染、外伤等显著表现体现,且无法通过医学仪器进行直观检测。中医诊断方面,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分析,进行患者病情诊断,从望闻问切中获得的客观性表现,以及中医医生的主观推断,通过主客观方面分析判断,就可能存在前后诊断结果差异,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在短期内无法被确诊,呈现出慢性病隐蔽性特征。对于后期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患者病情的缓解、康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虚假性

中医在治疗患者病症的过程中,将人体视为统一的整体,从整体的机能运行,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疾病状况,因此从整体评估,局部分析的角度分析中医治疗慢性病中的虚假性,也成为慢性病诊断治疗中主要存在的一种特点。虚假性的慢性病诊断特点,主要呈现为:患者慢性病情的病因非单一原因,存在多种原因导致。实际诊断治疗中由于诊断经验,患者沟通,患者精神状况,进食状况方面,脉象状况的差异导致诊断误差,从而产生的诊断虚假性。例如在慢性胃炎的诊断中主要有湿热、虚寒、阴虚不足等几种脉象症状,因此需要医生在脉象判断中多次诊脉,同时应从多个方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病症疼痛症状,以此提升诊断中的准确性。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禁忌和问题分析

(一)药物使用中的禁忌与问题

我国中医医学在研究和传承的过程中,前贤对于中医药治疗患者疾病中的药物使用禁忌,也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例如:十八反十九畏,则明确了药物使用中的禁忌事项。通过十八反十九畏的借鉴,有效的减少了中医治疗中的医疗事故现象,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问题及规避注意事项,例如: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其主要的意思为: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对,不可同时使用。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均与甘草相对,不可同时使用。另外在药物服用的过程中或服用汤药,药丸,其剂量控制,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现象即为汤药配置药材基础配量不足,造成的药物效果不达标,治疗周期过长现象。

(二)临床综合治疗中的禁忌与问题

中医临床治疗中与西医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相济,辨证论治,西医则从治疗手段,诊断方式方面属于对病下药,标准用药的范畴。其中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禁忌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使用与饮食配合方面,应严格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同时应基于患者的症状表现现状,进行药物用量的调节,规避因症状变化药物使用不变,产生的不良临床反应。其次在用药方面,应三因制宜,严格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所处环境和不同季节进行用药,避免因药物用量存在不匹配,造成的不良临床反应。

三、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展望分析

(一)超前性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从当前的中医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外部普遍的西医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应从超前性的方向进行发展和展望。其中超前性的发展和展望,主要的原则即为: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身体指标,病症现状的问询,号脉,进行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器官的评估,并施以药石达到均衡患者身体机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情恶化机率,起到治未病预防疾病的效果。

(二)综合性

中医的西医化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医西化从辨证的角度分析,对于中医技术的传承,以及中医治疗理念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分析对于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提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中中医医生可基于现代医疗器械,结合中医号脉,通过综合的检查和判断,进行患者病情症状的确诊,同时降低患者对中医诊断中存在的疑虑,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医术,提升对患者病症的治愈率,同时增强中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从长期发展,科学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还应从对现代医疗器械的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超前性预防治疗,以及综合诊断的方向进行发展。以此提升患者对中医药的认可,同时增强中医药发展中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朱安琪,刘春莹.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3):189-190.

[2]冯高飞,陈若,陈伟钊.中医药汤丸并用治疗慢性病的策略及意义[J].江西中医药,2012,43(5):10-12.

[3]孙存生.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与治疗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0):162-162,168.

[4]侯艳红.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体会及在社区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35.

作者简介:

吴宝训1962.06男汉族山东临沂费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山东临沂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中医对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研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