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临床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及改进对策研究

雷辉 曾蓉 王宇航 曹礼荣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 目的:研究三年制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进行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规范强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择一个校内班级60名学生和一个校外班级60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实习前强化培训,分析两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强化训练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技能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参加实习前进行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培训的学生。结论 临床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
DOI:10.12721/ccn.2022.157095
基金资助:临床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及改进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XZD202105
文章地址:

医学教育模式更新速度快,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质量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的重点。随着医学扩招、实践基地资源不足等因素,专科生在校实践技能操作机会明显减少;实习期间由于医院建设规范要求、医患矛盾增加等因素,学生在院期间的实践机会也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基层的技能型卫生人才,其实践性更加显著。学生在校学习的一切理论知识都必须通过实习转化成临床实践能力,因此,临床实习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调查发现,实习带教老师调对医学生临床实习情况表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实习医生临床基础知识不扎实、临床动手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创新能力不高[2]。通过实习前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快学生适应临床实习的速度,能很大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外科学临床基本技能,有利于实习阶段的学习。

1 培训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某高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进行10学时的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对照组不做强化训练,两组学生大二上学期技能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

1.2教学安排及考核方法

主要分为实践培训和技能考核两部分,实践培训主要内容包括5个项目类别: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心肺复苏;伤口换药和拆线;切开缝合及结扎止血技术。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在外科学总论已经学习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操作,实验组强化训练主要是利用教具练习为主,教师进行纠正及辅助讲解,强化训练时间共10学时。所有学生在实习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共3项。项目一: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项目二:徒手心肺复苏;项目三:随机抽取消毒铺巾、伤口换药和拆线、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技术中的一项。考核标准参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标准。

1.3 教学效果

成绩分析:强化训练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项目一: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单项100分;项目二:徒手心肺复苏,单项100分;项目三:三选一,单项100分。学生技能考核总分300分。

教学反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开展教学反馈调查,学生完成为期9个月的实习后进行外科实践技能操作强化训练的必要性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改进强化训练内容及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标准差,两样本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分比较,实验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项目二和项目三考核成绩,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项目一考核未见明显差异(p=0.762)(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

1.png

3 讨论

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学校实训场地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训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主练习时间不够等都使学生在上临床实习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学生在临床动手的机会也被大大减少。

本研究中发现,两组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学习完外科学总论后的技能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通过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未参加培训的同学,说明强化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项目二和项目三考核成绩,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项目一考核两组无明显差异,项目一内容为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对照组学生在校外基地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直接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从而有很好的机会练习项目一的操作,说明实践操作的反复练习是提高能力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学习学时不足、训练场地不够、监督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技能操作能力始终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水平,通过实习前外科学临床技能强化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 反思和改进对策

4.1 学时不够

临床医学大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都是临床专业课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正常的授课秩序,实习前进行10个学时的外科学临床技能强化训练,训练的时间是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两周正常授课时间段,学生只能在该时间段进行训练,10个学时的时间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充分掌握每一个操作技能的得分点,学生练习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4.2 培训人员及场地不够

一个班级60名学生,一位教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在进行部分操作练习(如心肺复苏)时,训练模型数量有限,很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需要自主借助其他教具进行辅助练习。

4.3 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强化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阶段的学习。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训练的必要性,因此,少数学生训练自主性不强,训练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培训中,尽量协调各个专业课时间,专业统筹规划,将所有课程的技能操作进行统一的强化训练,统筹协调各个课程之间的培训班级和培训内容,让学生在强化训练阶段整体能力得到提升。各个课程的专职教师之间要进一步讨论规范培训的项目和各个项目的动作要领,认真研读专业课程标准,结合临床实际、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规范、有效的强化培训体系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前外科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晓龙.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化.2021(9):149-150.

[2]卢书明,杜建玲,易桂兰,等.医学院临床见习与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