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析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历程及重要贡献

余晓瑞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 日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大国,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也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性。本文梳理了从明治维新到如今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明晰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流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世界上除中国、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外,日本是少有的马克思主义大国,第一个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更是从日文版转译过来的。就经济学来讲,在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就达到了顶峰,占据了日本经济学界的主流。如今西方经济学虽占主流地位,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占有一席之地;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运用于经济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因此,了解和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日本虽是马克思主义大国,但由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日本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要受到国内外环境的约束;同时,作为一个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有着独特见解的经济学流派,其可被接受的程度是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依据时代背景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情况,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明治维新到一战前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年,西方文化和新事物的引进使得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仅作为一种外国思想在大学里传播,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才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一战之前,日本基本上处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引进、消化时期,以翻译、介绍为主。日本第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在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考察后,于1916年发表连载论文《贫乏物语》,以翔实的统计材料披露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国中存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财富增加而大多数人愈加贫困的现状,并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造成贫困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正式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以介绍《资本论》为发端的。用日文对《资本论》的最初介绍始于1907年《大阪每日新闻》对山川均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连载,日文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词汇的形成就是从他开始的。由此,日本迎来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春天,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共发生了3次激烈的大论战。前两次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近代经济学之间的理论论战,而第3次则是发生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涉及到日本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政策性论战。

1.关于价值理论的论战(1922-1930年)

这场论战是围绕着《资本论》第1卷的价值理论与《资本论》第3卷的生产价格理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展开的。一方以小泉信三、高田保马和土方成美为主要代表,认为价值理论是存在问题的。另一方则是捍卫劳动价值论的山川均,高昌素之,河上肇和他的弟子栉田民藏等人。

2.关于地租理论的论战(1928-1933年)

这场论战主要针对的是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一方以近代经济学者土方成美、二木保几为主要代表。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存在问题:一是所谓“平均原理”和“边际原理”的问题。他们认为,马克思在谈到市场价值一般的时候指出是市场价值在平均条件下决定的;但是马克思在谈到级差地租理论时,却说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由最劣等的条件下的个别价值决定的。二是“虚假的社会价值”的源泉问题。他们强调,如果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由边际原理决定的,那么由此而生的级差地租就属于“虚假的社会价值”,难以认为是剩余价值。

另一方则主要是猪侯津南雄、栉田民藏、河上肇以及向坂逸郎。他们强调,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由最劣等的条件下的个别价值决定的问题,属于方法论上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手法问题,与市场价值在平均条件下决定并不矛盾。两方虽然一致认为应该把级差地租作为剩余价值来认识,但是关于其源泉问题却没有能够达成一致意见。

3.关于日本发展道路的论战(1927-1937年)

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军国主义政府对政治活动家的逮捕和对政治争论的审查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沉重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个不合法的共产党对于日本政治起不了什么作用,便从共产党中分离出来,相继形成了两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即劳农派和讲座派。

两派之间的论战起始于日本共产党1927年发表的政治纲领,这个纲领将日本的革命战略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再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讲座派也同意这个纲领,认为日本资本主义存在半封建性质和天皇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劳务派则持相反的意见,强调金融资本的统治作用和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认为日本资本主义不具有半封建的性质,应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虽讲座派和劳农派之间存在分歧,但两个学派都认为《资本论》是分析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术传统由此而奠定。

(三)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

二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终于摆脱军国主义反动政府的压迫,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第二春。当时斯大林所确立的理论模式传入日本,给日本思想界带来巨大震动;再加上新中国的成立,也给日本学界以新的研究视角。

战前讲座派中的山田盛太郎等人根据战后农地改革后的新形势,认为日本的封建土地制度已被消灭,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得以实现,被称为新讲座派。新讲座派除了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同日本现实相联系外,着重对《资本论》进行阐释,围绕市民社会理论展开讨论,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和解读《资本论》成为主流。劳农派战后的观点同战前保持了连续性,他们认为战后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和平道路改变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实现日本式的社会主义。

两派之间争论中悬而未决的方法论问题以及解释性工作,却成为宇野学派发展的主要基础。宇野学派理论由宇野弘藏所创立,宇野将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两部分内容作为“消极的意识形态”和“积极的社会科学”来把握,主张把基于《资本论》的经济学研究分为“原理论”、“阶段论”、“现状分析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确立去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宇野学派虽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论视角,但却将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剔除出去,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但会使已有的研究成果毫无用处,也会磨灭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现实作用。

(四)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仅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思想上的迷茫,也导致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一度陷入仿徨时期,甚至有人认为《资本论》已经从“圣典”变成了“古典”,从此只能束之高阁,社会主义也将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但宇野弘藏的学生伊藤诚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看到希望,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反攻:政治经济学的复活》两本著作打破了这一局面,并使得《资本论》在哲学、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大量成果,推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西方发展模式的缺陷,以及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环境问题、社会福利问题、贫困问题等纷纷爆发,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从纯粹理论研究中逐步跳脱出来,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关注于社会现实问题,并努力找出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便开始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纳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中,如生态学、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向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研究取得了不俗成就,日本学者从关心人的存在、面对现实、批判资本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出发,从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重视角展开研究,批判传统的机械自然观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环境伦理思想,揭露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二、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理论研究的特点

(一)重视原著的文本研究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非常重视考据和文献积累,注重文本解读的客观性和实证性,将文本解读视为学术研究之根本,众多出版社也积极参与出版工作,其中大月书店、有斐阁、新日本出版社、樱井书店等更是成为其主要出版机构,使得日本马克思主义更具学术性和深刻性。早在20世纪初,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们就开始在欧洲广泛收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著典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可以说目前日本所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的珍贵原始资料,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前苏联。此外,日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版本众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普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继承前苏联传统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进行研究不同,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从一开始就强调从整体性出发,积极倡导跨学术、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注重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努力促进其与自然科学的交流和融合的研究。

(二)以论战为特色的研究方式

论战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的一大特色,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就是在不断同外部进行论战而成长起来的,同时也是在内部经过多次论战而发展起来的,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论战本就是一种进行思想碰撞的方式,其跟沟通在本质上相同,都是为了交流双方的思想,促进理论的发展;但论战与沟通相比,在形式上更为直接,更加激烈,更具激情,体现出日本学者难能可贵的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

(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成果颇丰,在理论的实际运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直以来,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参与政府和财团的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教育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多种途径,来推行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日本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所形成的包括有效的产业政策、较小的贫富差距、较少的军费开支、较大的科教投入以及独特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成果,可以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理论研究、宣传和论战密切相关。

(四)引进应用其他理论成果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善于引进优秀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50年代,日本的官厅经济学者在制订经济计划、分析和预测现实经济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数学化的序幕。日本数理学派置盐因提出的“马克思的基本定理”以及“置盐定理”,用数学公式证明“当技术变化从初始状态向新的状态变动的时候,在实际工资率不变的前提下,平均利润率会增大”而闻名世界。

三、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战前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由于受到苏联教科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表现出教条主义倾向和人道主义倾向。伴随着1956年前苏联对“斯大林模式”的全面否定和马克思手稿类著作的相继出版,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渐摆脱了苏联教科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从马克思的手稿入手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原貌的角度去重构马克思主义。战后,由于日本不受苏联意识形态的控制,使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能够突破“苏联教科书”式的框架束缚,其成果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相比毫不逊色。

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学界重视尊师重道的传统,注重师徒关系,再加上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出版图书、到处讲学、论战等宣传方式,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形成了师生传承(如河上肇与栉田民藏)、家族传承(如大内兵卫与大内力)、甚至翁婿传承(如宇野弘藏就是高野岩三郎的女婿)等良好传统,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得以延续不断、人才辈出。话语权的争夺、占据和巩固主流地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理论构造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重视人才培养和普及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中国高高飘扬。

近代以来,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引导下,日本学者广泛研究其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科,深入探究日本和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实践。举例来说,把马克思经济学渗透到产业经济学,探讨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渗透到劳动经济学,探讨南北经济不平衡发展条件下的劳资谈判和雇佣以及日本的劳动力自由流动等问题;渗透到金融学,探讨日本、亚洲和世界金融危机和控制等问题;渗透到财政学,探讨日本财政政策及如何激活处于长期低迷的国民经济等问题;渗透到企业组织学,探讨日欧美国家类型不一的企业形态和不断涌现的新业态等问题;渗透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探讨环境、资源和人口之间的良性循环,以及制度和政策怎样去促进等问题;渗透到世界经济学,探讨全球化中的非均衡发展、贫富分化、新旧国际经济秩序及资本主义的“原理像”与“变容(变样)”的差异等问题。这类应用性的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的论著日渐增多。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应理性看待其他优秀理论成果,吸收其有益成分,关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研究动向、了解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将会有很大帮助。

当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从意识形态上看,日本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显学,西方经济学仍占主导地位,且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难免会受到抵制。从社会构成上看,日本老龄化严重,少子化问题已持续了近20年的时间,年轻劳动力得不到补充,社会生产力下降,政府养老负担愈来愈重,导致政府债务不断扩大,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支撑彻底解决问题的政策。从阶级上看,在日本劳动者被分裂成了正式员工和短期雇佣工,劳动者无法团结到一起,短期雇佣工的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就意味着正式员工的劳动条件受到破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家和劳工的对立,资本家通过采取各种缓和措施破坏劳工团结,会出现正式员工和短期雇佣工之间的断隔,使日本共产党难以获得群众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立新.“日本马克思主义”:一个新的学术范畴[J].学术月刊,2009(09).

[2] 谭晓军.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6).

[3] 程恩富.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J].经济经纬,2004(4).

[4] 刘邦凡,李汉卿,文旭.近年来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以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为对象[J].科学社会主义,2010(4).

[5] 吕守军.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以“日本经济理论学会”为线索展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