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研究

王晶晶

安徽浩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环境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应根据监测数据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区域的环境状态,挖掘环境问题的成因,以此为环保工作指明方向。文章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代表类型,分析了当前当前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中的问题,总结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问题;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4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环境污染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历来一直重视生态环境的监测,经历了人工、硬件和技术联合监控几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取得了突出进展。

1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代表类型

1.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物联网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几种类型:

一是大气监测:大气监测涵盖诸多内容,技术人员需要定时监测环境中各类有害气体含量,再根据数据公布关键污染物含量,借助于物联网,能够做到对大气状况的实时检测,在检测工作之前,需要提前设置好标准值,如果检测数据超过标准值,系统就会将数据递交至后台,精准得出各项数据,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制定精准对策,避免污染的加剧。

二是水质监测:通过设置监视设备、传感器等,能够采集水质信息,整个系统包括感知层、应用层、网络层组成,如果水质不符合设置规定,会上传至系统,这让水质监测的效率大幅提高。当前,代表性的应用就是藻类水华预警模型,借助此类模型,能够做到24小时的连续监测,监测精度也大幅提升。

三是生态监测:生态监测要求对监测区域进行分簇,利用传感器来采集分簇综合指标,将采集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之后即可得出监测结果。利用物联网,满足了远程生态监测要求,并且信息的监测可靠性较高。

1.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几种类型:一是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精度较高,在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采集精准的环境空间图像,并且可以精准反映出环境的变化,为污染预防提供数据支持;二是热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以辐射源作为目标,利用电磁波来探测地物表面,尽管热红外遥感技术的精度不如高光谱遥感技术,但是在多数污染监测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三是可见光与反射红外遥感技术。每种物体的光谱反射率具有差异,利用可见光和反射红外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识别出污染情况,当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固体废气污染物的监测中得到了使用。

1.3 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监测技术可用于地表水水质、空气和其他污染源的监测中,在地表水水质的监测上,通过传感器、自动测量、计算机和通讯网,能够实时监测地表水质情况,还能利用高新技术对水质自动测温,精准分析出其中金属离子、氟化物的含量。在空气监测上,自动监测技术能够通过数据管理、采样系统、气体分析仪器等多个单元的协同监测出空气污染物含量。在污染源监测上,能够根据排放标准来计算过剩空气系数浓度。

2 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取得了突出进展,但是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机构已经超过了3500家,从业人员数量突破了30万人,但从总体来看,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十三五”之后,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于人员的综合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关于这一专业人员从业标准还没有完全明确,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严格把好人员的准入关,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其次,资金安排不当。为了提高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工作质量,国家在技术上增加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每年分拨到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工作上的资金具有明显差异,资金安排不够合理,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工作效能必然无法提升;三是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关于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各个职能部门出现了责任交叉等问题,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现象,这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2.2 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是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推广上,环保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社会大众可以认识到环保监测的重要意义,鼓励更多人们从日常生活出发,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工作。而相关企业也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之能够适应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发展要求。针对从业人员,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制度,严格实施“持证上岗”,促进环保监测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是落实资金和政策扶持。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度也各有不同,对此,国家方面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提供资金支持,对于落后地区予以重点扶持,科学调整生态环境工作资金,并且加强与社会资本、民间组织的合作,吸纳更多资金进入环保工作领域,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作用,让资金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水平。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特殊区域,还需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利用政策和资金的双管齐下来促进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推行,确保资金可真正的发挥效用。

三是完善制度体系。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这项工作本身就会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对此,在制度的建设中要有前瞻性,解决传统制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为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推行提供具体依托。而立法部门也需要从法律层面上持续发力,优化现有的法律条款,细化法律规定,对于违反生态环境的各项行为,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具体的惩处标准,提高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违法成本。另外,针对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也要予以对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出各方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保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空气污染、资源浪费、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年来,国家对于环保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积极应用新型环保技术,有效提高了环保工作的实效性,但是由于技术、资金、政策、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在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技术的发展中也还面临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在下一阶段,需要借力“互联网+”的东风,创新技术手段,强化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完善制度,提供关于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让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能够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希波. 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策略[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9):33-35.

[2] 徐彩虹.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2022(22):36-38.

[3] 鲁文选. 试析环境监测技术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3859-3859.

[4] 金立忠.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结合探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21(3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