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何婕 李丽丹 周红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 目的 探究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选取7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救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基于常规护理的阶段式康复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较低,NI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 阶段式康复干预;肢体运动功能;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恢复
DOI:10.12721/ccn.2022.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颅脑损伤可分为脑损伤、颅骨损伤和头皮损伤,在外科急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发生颅脑损伤后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需要修复过程漫长,多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而选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阶段式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分为三期并制定针对性康复干预措施的护理方法。本文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展开对比探究,分析阶段式康复干预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4~59岁,平均(41.63±5.63)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轻型11例,中型16例,重型1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61岁,平均(41.28±5.19)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轻型12例,中型17例,重型9例。对比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以批准开展本研究。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确诊为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参考《脑科诊疗学》[2];②接受手术治疗;③有神经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④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可正常接受护理。(2)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②严重四肢、脊柱、腹、胸损伤。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治疗,检测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在患者清醒后常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阶段式康复干预。①脑水肿期:保护患者关节、肢体功能,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②稳定期:A.针对受疾病影响的上下肢,定期给予按摩护理,同时应用电刺激、针灸等方式刺激相关肌肉。B.对患者及家属宣传颅脑损伤和术后康复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消除其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C.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单主动运动,如坐起、翻身等。③恢复期: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下床活动,主要锻炼下肢上下楼梯、行走、平衡等功能;并有计划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锻炼上肢进食、洗漱、穿衣等功能。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待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心理干预等。

1.4观察指标

(1)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3]:此表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平衡、四肢感觉、关节活动度,共5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运动障碍越轻。

(2)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此表包含意识水平、视野、构音障碍等项目,共16个,均与神经功能检查相关,共42分,分数越低提升神经功能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评估Fugl-Meyer、NIHSS评分,采用(x̄±s)表示,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Fugl-Meyer、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P<0.05,见表1。

表1比较2组Fugl-Meyer、NIHSS评分(x̄±s,分)                (n=38)

截图1743992879.png

截图1743992902.png

3. 讨论

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阶段式康复干预,根据阶段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脑水肿阶段的肢体护理不仅可以预防关节僵直、畸形,而且可以维持肌肉正常代谢,为后续的康复护理奠定基础[5]。在稳定期给予患者电刺激或针灸护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神经兴奋,对恢复神经功能有一定作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和依从性,让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患者主动训练不但可以促使病灶周围形成新传导通路,促进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在恢复期给予患者下床运动、日常生活训练,缓和大脑接收日常正常运动模式,可以重复刺激患者神经,提升神经兴奋性和灵敏性,不但可以促进患者整体恢复神经功能,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四肢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阶段式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四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孙延菊,崔霞.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663-1666.

[2] 何伋,路英智,孟广彦,等.脑科诊疗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孙慧,许坚.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贵州医药,2021,45(2):330-331.

[4] 来彩芬.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4):432-434.

[5] 潘玉倩.膳食干预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47-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