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循证护理应用于血透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方静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9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康复期采取循证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取组原则,均衡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40例,在康复期护理阶段,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区别护理后2组之间相关的5个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所患有的并发症概率更低组为观察组(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比组结论值(P<0.05)。组与组之间护理步骤贯彻落实之后,观察组所测出的舒服度各观查项分值均坐落于更低位(P<0.05)。两组在开展护理工作前,透析充分性指标SCr、BUN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方式拟行之前,组别之间未见相关生活质量层面的得分差别(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照组结论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康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血液透析;康复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3.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血液透析是通过机器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多余液体,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以及调整体内液体量[1]。血液透析通常在医院或透析中心进行。在透析过程中,是通过一个特殊的透析机器将患者的血液抽出,经过滤、净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2]。透析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每次几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自身精神创伤以及躯体功能障碍等相关因素影响,使之承受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在开展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开展循证护理能更好的帮助血液透析患者度过康复期[4]。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来指导护理实践的方法[5]。它强调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相结合,以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决策。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循证护理用于血透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取组原则,均衡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40例,在康复期护理阶段,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该组生病者包含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均值年龄为50.84±2.91岁;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该组生病者包含男25例,女15例,年龄30~81岁,均值年龄为50.79±2.80岁;组间基线材料平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办法: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需提供常规药物指导、运动指导、营养护理等,并为患者发放有关疾病的宣传手册,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在实践中遇到具体的护理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并提出一个可回答的、明确的研究问题。问题可以分为治疗性、诊断性、预防性和评估性等不同类型。(2)搜集证据: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寻找与问题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常用的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3)评估证据:对所找到的研究文章进行评估,包括评价其研究设计的质量、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可靠性等。同时要注意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即是否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4)整合证据:将所获得的研究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与临床经验、患者价值观和资源成本等因素相结合,综合考虑。(5)应用到实践:根据对证据的评估和整合,制定适合特定患者的护理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同时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持续学习和改进:循证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了解最新的研究证据。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会,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1.3 观察指标

(1)基于组与组之间并发症患有概率的统计观察:将病患所引出的与病症概述有关的并发症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带有4个种类,即全身肌肉痉挛种类总数占比、恶心呕吐种类总数占比、发烫及寒战种类总数占比、及低血压值种类总数占比。(2)基于病症的认知能力参考比照:在有效对策拟行前后,将组别的病症认知能力开展问卷调查调研,问卷调查由本科室自拟,包含具体内容为4个层面,单独给予100分,即生病者对于自身病症的认知能力得分、生病者对于透析医治的认知能力得分、生病者对于生活管理的认知能力得分、生病者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力得分。(3)基于组别之间的舒服度得分状况:在组与组进行护理干涉举措前后,对病患在血液透析期间的舒适度进行分值评价,借助于简单化舒适度情况量表作出分值预判,包括了4个层面的具体内容,单独以1-4分成评价范围,具体内容包括了环境状况、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得分越高,则越突显病人医治过程中的舒服度。(4)基于组别之间透析充分性指标水平对比:即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后,对透析充分性即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UN)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其中,血清肌酐正常值:男性54.0~133.0μmol/L;女性44.0~97.0μmol/L;小儿24.9~69.7μmol/L。肾功能代偿期133~177μmol/L;肾功能失代偿期177~442μmol/L;肾功能衰竭期442~707μmol/L;尿毒症时>707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2.86~7.14 mmol/L。(5)评价生活质量层面得分状况:在有效对策拟行前后,借助于综合鉴定问卷调查调研汇报对有关分值给予展现,此汇报包含的得分点共含36个,单独授予0-4分,各自区划为生病者躯体作用的计分结论、生病者心理作用的计分结论、生病者社会作用的计分结论、生病者物质生活情况的计分结论。

1.4 统计方式

本试验有关数据整理SPSS22.0,小组之间观测数据为(x̄±s),运用t检验,记数数据信息为(%),运用检测χ²,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于组与组之间并发症患有概率的统计观察

所患有的并发症概率更低组为观察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 基于组与组之间并发症患有概率的统计观察[n(%)]

1.png

2.2 基于疾病的认知参照对比

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比组结论值(P<0.05)。由表2所示。

表2 基于疾病的认知参照对比(x̄±s)

2.png

2.3 基于组别之间的舒适度评分情况

组与组之间护理步骤贯彻落实之后,观察组所测出的舒服度各观查项分值均坐落于更低位(P<0.05)。由表3所示。

表3基于组别之间的舒适度评分情况 (x̄±s,分)

3.png

2.4 基于组别之间透析充分性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在开展护理工作前,透析充分性指标SCr、BUN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4所示。

表4基于组别之间透析充分性指标水平对比(x̄±s)

4.png

2.5评价生活质量方面得分情况

在护理方式拟行之前,组别之间未见相关生活质量层面的得分差别(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照组结论值(P<0.05)。由表5所示。

表5 评价生活质量方面得分情况(x̄±s,分)

5.png

3讨论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是一种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的护理实践方法[6]。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循证护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循证护理中,首先需要通过系统地收集最新的科学研究文献,寻找与血液透析相关的证据[7-8]。这些证据可能涉及血液透析的各个方面,包括透析时间、透析频率、透析膜的选择、抗凝剂的使用等等[9]。然后,护理团队需要评估这些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判断其在具体临床场景中的适用性。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循证护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实践,既能够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又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0-11]。基于最新的证据,护理团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13]

在上述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实施干预后,该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后,所患有的并发症概率更低组为观察组(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比组结论值(P<0.05)。组与组之间护理步骤贯彻落实之后,观察组所测出的舒服度各观查项分值均坐落于更低位(P<0.05)。两组在开展护理工作前,透析充分性指标SCr、BUN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方式拟行之前,组别之间未见相关生活质量层面的得分差别(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照组结论值(P<0.05),表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康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旸,李瑞.基于App的远程康复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04):107-110.

[2]薛文静,吴邯,刘芳等.基于HACCP原则结合运动疗法的康复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3):151-154.

[3]孙卓.康复护理对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5):197-199.

[4]蒋静.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3):196-199.

[5]张小梅,杨洋,王晓丹.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151-153.

[6]陈芳,易伟,万来彪.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肾功能康复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03):69-71.

[7]杨海蓉.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195-197.

[8]杨海蓉.康复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183-185.

[9]韩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2):201-202.

[10]程璐,汪水发.基于行为动机转换理念的康复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01):98-100.

[11]韩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6):179-181.

[12]于嘉.循证护理在血透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184-186.

[13]廖保丹,王曦,王秀娇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路径化康复护理及预后[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9):2457-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