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教学设计

张瑶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十二幼儿园,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关键在于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只有让音乐教学合乎幼儿的兴趣,教学活动才得以更好开展。之所以强调将音乐游戏活动引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是因为目前幼儿音乐教学课堂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DOI:10.12721/ccn.2021.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游戏活动教学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抓住幼儿学习兴趣的新型幼儿教育方式。利用游戏活动实施教学,不仅能够延伸音乐教学课堂,更能够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教学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在游戏中深化音乐教学的教育价值,让幼儿音乐教学课堂更精彩。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思考,做出以下音乐游戏活动的教学设计,利用游戏活动助力幼儿教学课堂,让幼儿音乐教学更精彩。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活动过程】

1、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1)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

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1)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标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行表演。

5、音乐听辦与游戏: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辨哪段像猫,哪段像老鼠。

(2)教师:小猫走-走,停--停,四处看看有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师边说边模仿小猫,给予幼儿动作提示;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猫。

(3)续听音乐,请幼儿听辨老鼠的音乐,模仿小老鼠的样子。

(4)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模仿猫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饿了,悄悄出来找食物,它们东瞧瞧西望望(引导幼儿模仿老鼠表情、动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开心、快吃啊!突然,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快躲起来,不要让猫发现了,我们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乐玎以躲在门后面、躲在角落里)-动也不能动,万不要发出声音。共同模仿猫的动作,伸个懒腰,喵喵叫,揉揉肚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听音乐玩游戏。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感受音乐的快与慢、开始与停止。教师在与幼儿-起做模仿时,适当给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模仿,但是语言运用要少,音要轻,以免影响幼扎听辨与游戏。

【温馨提示】

本活动在小班、中班上学期均可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老鼠装.死、偷油。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合拍地表演动作并正确演唱歌曲;

2、在游戏情景的提示下,理解并按歌词内容做游戏动;

3、在行进跑时注意控制速度,明确音乐停止时即停。

【活动准备】

1、对蚂蚱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曲谱《蘑菇伞》(附);

3、椅子数把。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有一群小蚂蚱在蹦蹦跳跳,突然下雨了,小蚂蚱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谁会来帮助它们呢?我们一起听一听!

2、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幼儿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第一遍清唱,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并回忆歌词内容。

谁来帮助小蚂蚱的?你在歌曲里还听到了什么?

(2)第二遍清唱,帮助幼儿验证歌词。

歌曲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才没有听到的?这次仔细听一听歌曲唱到什么地方时,小蚂蚱找到蘑菇做了躲雨的动作?

(3)第三遍边做动作边清唱,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相应问题,进-步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唱到哪句时,小蚂蚱做了躲雨的动作?除了躲雨的动作还有哪些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4)教师演唱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我们刚才还做了哪些动作?

(5)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这次我们一起学学小蚂蚱,玩一玩好吗?

3、学习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内散点做动作,帮助幼儿熟悉蹦跳的时间及次数。

这次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刚才小蚂蚱是一开始就蹦的吗?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蹦?蹦了几下?

(2)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外边唱歌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蹦跳的次数和躲雨的时间及位置。这次我们到小路边去玩一玩吧,小椅子就是小蘑菇,我们在哪里躲雨呢?我们一起用歌声吸引小蘑菇,让它们为我们撑伞。唱到哪一句的时候做躲的动作?怎么躲呢?

(3)教师撤出一张小椅子,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扮演没有找到椅子的小蚂蚱,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躲雨方法,并用动作表现“雨伞”。谁没有蘑菇伞啊?在森林里没有蘑菇伞,我还可以用什么来躲雨呢?

4、鼓励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歌曲

刚才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唱歌,你们会唱了吗?如果让你们自己唱可以吗?

(1)请幼儿尝试完整演唱。

(2)如果幼儿不清楚,教师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若没有幼儿清楚,则引导幼儿自己提出再听老师演唱的要求。有没有人知道这句唱的是什么?没有人会怎么办?谁肯定会唱呢?

5、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撤出椅子数星并完成游戏

这次你们想拿几张椅子呢?猜猜会有几只小蚂蚱找不到蘑菇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完整游戏1--2遍。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歌唱活动,演唱歌曲是活动目标之一,从现场过程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为什么是大部分幼儿呢?因为歌曲是在一-次次的新授和复习中学会的。一次活动后,肯定会有部分幼儿对于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是有一定困难的,只要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倾听、反思逐步掌握歌词,那么这次活动的目标就算是达成。在今天的反思性评价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唱出歌曲并准确唱出歌词,这也说明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合适的。

在前5次歌唱中,教师通过清唱、右手旋律伴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明确歌曲的内容和旋律,组不强求幼儿跟唱。这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仔细倾听的氛围,让幼儿有机会在无意中一遍遍地逐渐熟悉歌词。在教师演唱5遍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跟唱,同样地不能强求幼儿-定跟唱,而应该让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唱的跟唱,不会唱的倾听。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