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幼儿教育培养小班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实践措施探索

杨颖慧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文峰幼儿园,514000

摘要: 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他的情感表达、知识经验、交流技能以及思维逻辑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关联的,所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类活动中,教师应该渗透语言教育,尤其是倾听习惯和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于各类不同的活动中。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幼儿的年龄还小,其注意力较易分散,但倾听的质量和习惯则受注意力影响显著。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发展,幼儿能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表达自己的主张。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开展了如下活动并进行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班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实践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如何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其中将“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列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首要目标。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表达、交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聚焦教育过程,关注幼儿的持续发展,培养小班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班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长较短

很多小班幼儿有一定的倾听注意能力,但是,一般倾听5分钟时间左右,就开始扣手指,玩拉链;集体教育活动开始的3~5分钟幼儿都能够眼睛看着老师,个别幼儿身体朝向不冲向教师,5-10分钟时,也有更多幼儿坐姿出现变化,东张西望,玩衣服扣子,跷起二郎腿。

(二)小班幼儿局限于倾听的直接理解

在调查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时常停留在倾听的文字表面的意思,如故事运用比喻的手法说“运动就是不怕冷的大衣”,故事讲完后,问“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呢?故事想表达的是“运动”但听了3遍故事后,仍有幼儿回答:是羽绒服,是帽子等。

(三)小班幼儿缺乏对因果关系的倾听理解能力

在故事或文学作品的倾听上,小班幼儿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上不足,逻辑性倾听和分析性倾听的能力不足,导致,不能很好地将倾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

二、在幼儿教育培养小班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实践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握幼儿倾听的兴趣点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深受幼儿的喜爱,与其画面色彩鲜艳、表现形式较为生动形象等特点有关,同时较强的视听冲击力,也促进了幼儿对一些较为抽象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可能地使用视频、音乐、图片、音频等各类多媒体手段来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

例如,在活动“小鸡小鸭”中,首先积极鼓励幼儿将自己对小鸡小鸭的认识说给大家听,让同伴将自己的看法与想法进行交流,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幼儿以好奇的目光、浓厚的兴趣认真倾听解说词,对于小鸡和小鸭究竟有哪些不同有所了解,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幼儿深深吸引,注意力十分集中,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了,幼儿积极主动去倾听的习惯也在慢慢养成。

(二)渗透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倾听的想象力

音乐能够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从而激发幼儿运用无限的想象力,所以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倾听的有效手段。在音乐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去尝试,去认真地倾听,如果孩子没有有效倾听,就很难在音乐中产生自己的想象,这也就难以促进其产生肢体动作。所以所开展的各类音乐活动,都需要关注将其建立在幼儿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因为对于幼儿来说,音乐可能是比较形象的、也有可能是抽象的,但始终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例如,有一次让孩子倾听了一段木偶舞的音乐,在播放乐曲的时候会变换旋律,时而节奏加快、时而速度慢下,鼓励幼儿仔细去听其中的变化,当他们认真仔细地听了后,能够听出乐曲有快有慢,幼儿也会伴随着乐曲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将倾听音乐和感受音乐形象二者有效结合。由此可见,音乐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笔者也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幼儿生活中巧妙地将音乐加以运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加强家园协作,巩固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任何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家园同步,形成教育合力。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家园天地、召开家长沙龙、个别进行交流及家教指导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倾听的重要意义,同时给予家长们科学有效的指导。鼓励家长在家可以让孩子说说每天学到的本领,同时角色互换,让孩子当“小老师”,把学到的儿歌、故事讲给家长听。

与此同时,笔者也向家长们提出了具体的倾听要求,例如:当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对于孩子的表述,要给予正面回应。可以用肢体动作如点点头、鼓鼓掌等,或一些面部表情如微笑、惊讶等,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有在认真地听;当你询问孩子问题并且他在回答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尽量不要去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好习惯,不会随意去打断他人说话。家长们也受益匪浅,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在生活中要巩固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真正地学会倾听。

(四)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幼儿倾听的主动性

培养幼儿有意识的倾听能力,可以通过感官训练中的听觉训练。而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听觉训练。笔者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开展“传声筒”“拷贝不走样”“你来猜猜我是谁”“萝卜蹲蹲蹲”等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们在游戏中一起商量各自所担任的角色,表达自己对这个游戏玩法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保证了幼儿的听说训练,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寻宝游戏”中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或者同伴所描述的“宝藏”的线索等,线索里面有宝藏的特征、位置等,需要幼儿仔细倾听,然后进行复述,根据线索来找到“宝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幼儿知道了游戏要听清游戏要求及玩法,幼儿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在锻炼了幼儿的主动倾听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以《评估指南》指南为引领的实践研究中发现,从小班就可以逐步开展倾听习惯的培养,其实,在小班时候教师对于幼儿就有倾听习惯的培养班级,会比到大班再去着重培养,轻松很多。因此,幼儿教师要聚焦过程的教育,注重幼儿发展的持续性,让小班的幼儿能够养成良好倾听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西平.倾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重要的学习指导技能[J].北京教育,2020(01).

[2]张萌,阎秋宇,韩威.幼儿教师倾听的价值与策略[J].教育导刊,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