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老师的教育思想依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很多小学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有待于提高,有些老师的教学思想比较古板,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每名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要对教学方法加以革新与改造,提升小学课堂效果与教学质量。
一、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内容传统单一
现阶段,在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加上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得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就会造成小学生学习热情降低,从而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打造全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进步,这样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就会难以真正掌握书本知识,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中,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激励学生保证自己教育任务的完成,因此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小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干扰,在实施小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把自己当成课堂主导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教育与指导,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触知识点,没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会影响整体教学效率。此外,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没有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对于学生在班级内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得不到有效培养,使得学生容易对传统小学课堂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抵触心态。
(三)学习的奖惩制度尚未完善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没有引起老师的充分关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小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结合每名学生的特点展开教育,设置科学合理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由于学校老师没有对绩效考核体系加以改进,这种残缺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品质。学校老师也并不能按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需求,对绩效考核体系加以优化与改变,使得学校老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二、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功能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老师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激励,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展开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以此同时,通过现代化技术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技能,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拓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目标
小学教师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操作水准,还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知识状况,提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运用激励教学手段进行教育工作中,应指导小学生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出阶段性的任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把知识任务加以完成。
例如,老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选择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目标。对于短期目标,可以先让小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比如一天或一周的学习计划,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对于长期目标,可以选择以一周或者一个月为周期,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长期的坚持中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这样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帮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不断前进,让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为学生制定学习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划分,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首先,老师在执行奖惩制度中,必须对成绩做出公平正确的判断,即客观判断。对学业良好的学生,老师应予奖励和表彰,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小学生,老师应予更大的关注和帮助,引导他们努力学习。但是老师在实施奖惩政策的时候,要注意到现实情况,不管对小学生进行表扬还是批评,老师都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素质进行教育,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过分的打击,这样就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通过实际的考查,尽量减少对小学生的伤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小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班级学业成绩状况的奖惩制度,针对他们在班级内的成绩状况和学业状态予以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因此,老师会对学生讲解相同部分知识点之后,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予以点名表彰,对不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则提出批评。
(四)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关怀
小学教师要想更有效的把激励教学手段运用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就需要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其次,学校班主任也要协助学生设立班级学业与成绩状况的奖惩制度,并针对学生在班中的表现情况与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因此,教师会在给小学生介绍相同部分知识点后,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予以点名表彰,对不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则提出批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认知,编写的内容也要适应他们的认知能力;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与爱护。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如果气氛很严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在这个氛围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真正性格,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塑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轻松,感觉到民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肯定会展示活泼的一面,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改政策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小学教师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时,应把激励教学手段运用到小学教育之中,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对学生实行的奖惩制度;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业,以推动他们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诗婷.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大学,2022.
[2]石阿林.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科技资讯,2020(24):110-112.
[3]陶青,卢俊勇.重新理解小学全科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44-51.
[4]岳红廷.近代乡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功能[J].兰台世界,2013(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