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是品格培育的黄金时期,优质的品格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家园共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模式,高度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参与,为幼儿品格教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渠道。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如何切实达成高效的家园共育,创新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幼儿品格教育路径,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家园共育在幼儿品格教育中的核心重要性
(一)家庭的根基性影响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初始摇篮,父母则是幼儿人生旅程中的首位引领者。家庭内部所蕴含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亲子互动方式等,皆如无声细雨般对幼儿品格的初始塑造产生着深远且持久的浸润作用。例如,一个洋溢着温暖、包容与积极向上氛围的家庭环境,更易于孕育出乐观开朗、善良豁达且富有同理心的幼儿个体。
(二)幼儿园的专业引领与强化推动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汇聚了系统且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专业素养深厚的教师团队。在幼儿园这一特定教育场景中,幼儿能够通过与同伴之间的广泛交往以及深度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身良好品格的发展维度。与此同时,幼儿园凭借其专业优势,能够为家长提供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教育指导策略,助力家庭品格教育迈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三)家园共育的协同增效合力
家庭与幼儿园各自具备独特的教育优势,二者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共育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全方位促进幼儿品格的均衡且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园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品格教育专项活动,若能获得家庭的积极响应、全力支持以及有效延伸拓展,将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连贯且一致的良好品格教育生态环境。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宝贵品格教育经验,亦能与幼儿园共享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品格成长精心构筑起坚实稳固的教育支撑体系。
二、家园共育下幼儿品格教育的多元路径
(一)亲师协同共育模式创新
构建一个涵盖线上线下的综合性家园教育共同体平台,该平台不仅囊括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还延伸至专门的教育论坛、在线交流社区等新型互动空间。通过这一平台,家长与教师能够实时分享幼儿的日常点滴表现、成长动态以及在品格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问题与挑战,进而共同商讨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解决方案。例如,在在线教育论坛上,曾定期发起关于幼儿 “分享行为” 表现的讨论话题。有的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教师则分享了在课堂上观察到的类似情况,并提出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家长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在家中设立 “分享日”,鼓励孩子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和感受;有的则提出可以组织家庭间的小型聚会,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分享。通过这样的集思广益,为解决幼儿分享行为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
尝试推行家长教师轮岗制度,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幼儿园课堂,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深入家庭,实地观察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行为表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进一步优化家园合作关系,共同提升幼儿品格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例如,每月安排一天家长进班轮岗,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参与幼儿管理等工作。像嘟嘟的妈妈在进班轮岗时,发现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她便与教师共同探讨,提出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庭实地走访,与家长共同观察幼儿在家中的行为表现,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建议。比如,教师在走访小红家时,观察到小红在家庭中比较依赖父母,独立性较差。教师便与家长一起制定了培养小红独立性的计划,包括让小红自己穿衣、洗漱、整理玩具等,并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小红自主选择的机会,逐渐培养她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二)文化浸润滋养路径拓展
共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家园共育文化品牌,将品格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其中。例如,设计富含寓意的园徽,园徽的主体形象可以是一双紧紧相握的手,象征着家园携手共同培育孩子;创作积极向上的园歌,歌词中传递着友爱、善良、勇敢等品格价值观;精心设计具有特色的园服,园服的颜色和图案可以体现出团结、活力等元素;以及为每个班级打造独特的文化标识,比如以不同的小动物代表不同的班级品质,如小兔子代表友善、小蜜蜂代表勤劳等。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浓郁的家园共育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对品格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活动体验塑造路径创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一系列以品格教育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在合作游戏方面,组织“接力搭建城堡”活动,幼儿们分组合作,依次传递积木搭建城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游戏中,设置“小小超市”场景,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导购员等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情境模拟游戏可以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发生时的场景,教导幼儿勇敢面对困难、遵守秩序。重视家园劳动教育在幼儿品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家园劳动教育清单,明确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参与的劳动项目和任务,如在家庭中,幼儿可以帮助家长整理玩具,将玩具分类摆放整齐;在幼儿园里,幼儿可以参与打扫房间,擦拭桌椅、扫地等;还可以一起种植植物,从播种、浇水到观察植物生长,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通过这些劳动实践,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创新多元路径的实践探索,我们期望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家园共育下幼儿品格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品格基础,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幼儿。同时,也为家园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婷.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自理品格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1,(02):42-44.
[2]刘雪娇.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品格教育的研究[J].教育艺术,202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