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政学科教学探析

李敏

四川省营山县教育科学研究所,637700

摘要: 依据我国实际国情,有效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通过高中教育提升学生后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养。我国现阶段教育专家对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有着新的突破,但是在个别地方,思政教材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政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思政;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提高素质
DOI:10.12721/ccn.2022.1572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有效挖掘,结合学生自身思想状况,将理论联系实际,内外相结合在一起,通过思政教师教学组织活动的开展,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下的思政教材研究、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精心研究高中思政教材

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不仅是课本,应该定位于教师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课辅读物等,而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部分。思政教师对教材研究要深入,要将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去研究,明确思政单元章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突出思政教学重点,较好突破思政教学难点。因而,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研究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思政教师立足教材研究,深度开发思想政治教材中核心素养内容。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可以全面掌握教材知识体系,能理解教材理论知识和实践价值,并且将教材内容较好地将教材运用在教学中,并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深入研读和把握教材,找准每一个知识点,将同类的点放在同一条线上,再将这四条线放在同一个面上,必要时适当补充其它学习内容和资源,打造一个清晰明了、充满活力、操作性强和易入实践的课程体系[1]。例如,必修《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两种不同决策的事例,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民主决策的重要性与具体方式。首先,教师出示事例,摆出问题“哪一种决策更可取?分别都有什么优缺点?你是如何看待这决策方式的?”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对案例做一个引导性点评和分析。其次,将这案例的分析与教材中民主决策的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对摆出的问题进行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总结主要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作为国家的公民,该如何参与民主决策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总结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这一内容主要体现了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要素。简言之,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渠道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二、充分挖掘思政教学资源

高中思政教学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一方面大胆对课本资源挖掘,将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整合在一起,选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课程整合可以使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部分协调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有效磨炼教师的意志,开发教师的智慧,促进互动。

(一)创新教材

高中思政教学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用教材去教教材,否则学生学习毫无主动性,兴趣将受到影响,新时代需要的教师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鲜活群体[2]。比如教师要开展专题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大事件中的素材,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设计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必修《政治生活》中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大事件:中国在疫情期间收到蒙古、巴基斯坦等国的帮助,中国援助韩国、塞尔维亚、非洲、日本和意大利等国,捐赠抗疫物资,派出救援医疗队,帮助疫区抗击疫情,疫情加重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这样,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适当加工和创新教材内容,对教师全面系统把握和运用教材内容、灵活选取和运用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系实际

思政教师的教学活动,尽量将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有机融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源[3]。例如,必修《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你们班里不同民族的学生是如何相处的呢?有些学生的家里或者亲戚家里都可能有汉族和藏族通婚,回族和撒拉族通婚,汉族和土族通婚,汉族和蒙古族通婚等,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可能是不同的民族,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你们家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员是怎么相处的呢?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或者身边经历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 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各民族团结原则。

(三)关注热点

教师要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时刻关注时政热点,合理引用当地时政,因为学生熟悉的环境,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关注度较大,也容易引起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去思考,引发学生共鸣,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关心的问题及疑惑[4]。一般来说,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最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思政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 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讲课艺术,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高中思政教师如何将课本资源,有效转变为适合于高中学生学习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够积极参与思政知识学习。一般来说,活跃的话语比理论性的话语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教师饱含激情的语言和语气比较容易为 学生所动,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5]。例如,教师在设计必修《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走进国际社会”第一框知识时,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在课前安排学生在课后自行利用相关工具,搜集有关世界和平发展的故事、影视片段、报纸和书籍等,其次,在下节课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分成4—6 人小组,选出组长,负责记录和发言,在小组内分享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中充当的角色?”小组间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组长分享讨论结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去理解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感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全程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总之,高中思政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要到位,关注新高考走向,依据学生学情开展教学活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处理好学生学习资源,力争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把握到位,精心准备教学预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韩秀莲;“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资源的提升和运用”[J];《湖南教育(中)》; 2010年11期;p60

[3]罗加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6期;p80-81

[4]郝惠若;“互联网+时代时事政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05期;p22

[5]周侗;韩琪;陶菲;“基于渗透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以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实践课程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年09期;p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