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些无不彰显了文化兴国的战略意义。
1中国地域文化和高职英语课程的联系
我国疆域辽阔,地域文化多样,各地的地域文化反映了当地特色且体系较为完整,体现了区域内的风俗习惯、礼仪、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诸多优秀地域文化需要继承、发扬和对外传播。了解地域文化,“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更加具体的认识”。高职院校与所处地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契合地区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弘扬优秀地域文化。输出质量较高的人才,在所属行业作出应有贡献,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口碑和吸引力。此外,地域文化与来此求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除校园外,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的是院校所在区域的风土人情、自然人文风光等。良好的地域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浸润于优质文化,与专业知识学习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高职英语课程覆盖面广,几乎是所有专业的必修或限定选修课程,学时占总课程学时比重较大,教学周期较长,课程本身具备人文特点,在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有独特优势。《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多元文化交流”一项中明确提出,“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可见,高职英语课程担负着文化传播使命。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依赖熟悉相应文化、具备较好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的人才。而人文素质的提升要依托英语课堂教学,依赖于构成中华文化的地域文化因子和文化情感输入。
2中国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2.1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下的文化认同
理性思维是一种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思考方式,其要求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文化认同则是一个人对自身所属文化的认可和归属感,其涉及一个人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多个方面。通过理性思维,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文化,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同时,文化认同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保持自信和坚定。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下的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高职英语教材应增加文化元素,引入反映本国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章和案例。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教材还应包含多元文化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中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文化现象,避免盲目崇拜或贬低其他文化,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2.2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中华文化基因
目前高职英语教材还是从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五大维度进行编写,侧重语言基本功的学习。教材选取的内容本身和中华文化关联度不大:比如极少有阅读文章直接介绍我国优秀文化,部分教材也只是把中华文化涉及的名言警句融入单元练习中。总的来说,目前高职类英语教材的编排并不能完全契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而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求英语教师挖掘中西文化对比的要素,进行文化补充,汇编案例在课内外进行启发教学。文化补充时要有的放矢,根据教材教学单元主题进行相关性补充。补充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并尽量生动有趣;补充内容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思考;补充内容还要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进行时空对比。总之就是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挖掘多样化的文化补充素材,科学设置开放性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辨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2.3借助考试实现融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对英语考试,往往只关注考试中频繁出现的内容,而忽视较少出现的知识点。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英语测试中引入更多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关注。基于此,考试内容应聚焦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设计阅读、翻译和写作题目,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学习观念,还可通过考试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写作部分,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写作题目,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用英语写出摘要,不仅测试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他们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形成恰当的文章摘要,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和英语能力的双重考核。以“饺子”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制作饺子的各个步骤,如擀皮、和馅、包饺子、煮饺子等,并阐述饺子作为中国人款待客人的传统食品,在春节期间的重要性及其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考试不仅成为评价学生学术能力的工具,也成为教育和传承文化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的融合。
2.4紧跟国家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战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面向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优秀成果、优质本土地域文化英语资源库可与其他高职院校共建共享,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规模,并将成果推广至乡村中小学,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优质地域文化英语教学资源。平台的创建需要形成地方、院校、教师及学生的合力,创设过程让学生多参与,增加成就感的同时又内化学习成果,巩固文化育人效果。
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并有效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英语教学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整合到教学目标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创新评估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措施,高职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实现语言技能的教学,更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黄黎容.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07):34-38.
[2]尹青.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国学文化图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8):97-102.
[3]李俊蕊.“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