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探索

韩晓磊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0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早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更是对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之中。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教育教学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融入新理念、新观点,树立互联网+思维,引导专业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完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其次,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41
基金资助:本文系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24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名称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探索 课题编码:B202421
文章地址:

引言:

现如今,网络技术成为了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数字化教学也愈发普遍,我国多数学校都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教育原则,从而进一步实现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纵横发展。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兼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将引领时代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结合互联网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今后步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

(一)会计学专业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更新

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仍沿用以往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一味的灌输知识与技能,通常将自身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教学思维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加之,会计属于现阶段的主流专业,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可能会达到六十余人,导致专业教师很难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情,更无法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此外,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传统落后,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思维,这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率无法得以有效提升[1]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国内的高职院校几乎都有开设会计学专业,一般情况下,本专业会是高职院校开设时间最久的传统专业之一。然而,有一些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依旧沿用过去相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将培养基础会计核算业务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这部分高职院校会更倾向于核算会计方面的课程教学,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内容,没能对管理会计这一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学也没有将云计算、大数据等多元化的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课程内容与新时期相关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不符,导致学生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缺乏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策略

(一) 立足互联网+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各行各业的生产及工作形式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基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具体而言,首先,专业教师可利用微课实施教学活动。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了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之一,其会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想要得到的信息,与朋友、家人及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所以,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简的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学习。微课具有内容精、时间短的特征,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学生可随时随地针对自己不足之处加以反复学习,直至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从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其次,线上网络教学。新时期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深受学生及教师的喜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学形式。学生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适用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众所周知,会计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学习与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如进行统一式的教学活动,可能不会被全体学生所接受。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学生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他们逐渐形成终身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3]

(二) 立足互联网+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期的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严格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够胜任传统的监督与核算工作,还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立足互联网+理念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在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基础上,还要使专业人才兼具会计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数据管理等综合能力,使其成为拥有互联网思想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为进一步实现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基于整体视角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可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既要注重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学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点向学生教授财务分析、会计管理、大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云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会计思维,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会计学专业还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企业工作实践,从中了解企业对实际岗位的标准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现阶段经济业务的能力,使其逐渐成长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

结论: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要有所改变,可通过立足互联网+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立足互联网+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策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极大程度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趣味性与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通过高质量教学活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自身职业发展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骋,薛白,刘娟.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探讨——以纳税实务为例 [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 (09): 275.

[2]苏运柱.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 (05): 239-240.

[3]赵甜.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新常态教学模式探索——以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为例 [J]. 财富时代, 2020, (02): 173.

作者简介:

韩晓磊,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 生于:1983-11,工作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单位省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单位邮编:066000,职称:会计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