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代优质音乐课程分析与探索

孙明哲

南宁师范大学

摘要: 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近些年不断地深化改革,以及即将问世的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都在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提供新的舞台来不断完善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本文从学生,教材,教学设计,教师等四个视角根据第八届中学优秀音乐课堂来对新时代优质音乐课程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优质音乐课程;新时代
DOI:10.12721/ccn.2022.1572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整体教学的内容

(一)学生

从学生角度出发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实际情况。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符合学生的审美与实际情况才能使课堂高效的进行。

(二)教材角度

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不脱离教材,教材的编订是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教学前瞻性的。教师在上课时既要不脱离教材,又要在现有的教材教学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扩散,这样做一是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与美育目标。二是可以抛砖引玉,极大地去开拓的眼界与发散性思维。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上课前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整,也包括上课中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监控与调整。课前的组织教学又激发学习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目光注视,师生问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例如:在优质课《摇篮曲》中,老师开场出了进行了师生问好,还向学生用方言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介绍,并且进行了教师技能的展示,在简短的时间内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进入了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

(二)导入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其作用一是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二是引起动机,引发求知欲;三是建立联系,旧知引新知。例如:在优质课《摇篮曲》的导入环节,教师先是用“妈妈拥抱孩子一场景”将学生代入情景设定当中,再向学生先后介绍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与舒伯特的《摇篮曲》。环环紧扣不断加深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联系。

(三)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是一节音乐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时间和内容比重都是最大的。例如:在《小熊过河》课程中老师的所用设问都放置在欣赏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歌曲,并且在欣赏歌曲中老师跟随歌曲旋律,将导入环节的肢体动作代入其中,极大地使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运用身体多重感官去思考问题进行有效的设问和有趣的引导。其次就是充分运用课程时间,歌曲《小熊过河》本身就是一篇篇幅较大的歌曲,老师合理的将歌曲进行了划分。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归纳梳理,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例如:在优质课《龙的传人》教学中的课堂小结部分,在经过歌曲的学习与讨论后,教师在最后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进一步升华。将歌曲中对祖国的爱,中华民族的爱,加上背景音乐去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有时直接会影响课程的有效进行。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等要达到的各项目标。其次是教学目标的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与确定教学的重点。最后是教学目标的层次化,从学生视角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并尊重各个学生的差异;从教学视角而言,每一个教学目标要逐一递进,在联系中环环紧扣使课堂具有连贯性。例如:在优质课《小熊过河》中,来自广东的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十分的清晰,在面对篇幅较大的歌曲《小熊过河》教学中,就果断把歌曲分为2至3节课完成教学。并且明确自己在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考虑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实际化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不断用肢体语言去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学习、欣赏歌曲,这一点又做到了层次化。

(二)教学目标落实立足于各活动环节目标的展开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目标而进行。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互动环节设计依据是目标,活动的检验标准也是目标,活动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达成教育目标。例如:在优质课《摇篮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老师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是教学组织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紧接着导入环节将学生代入摇篮曲这一情景之中。

(三)教学目标落实立足于老师的教学氛围

古语云:“转轴拨弦三两声,围城曲调先有情”,一首好听的歌曲,往往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我们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有趣的教学氛围,既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正所谓是“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如饮甘露,流连忘返。从而,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在优质课《摇篮曲》与《小熊过河》教学内容中,两位老师都是在教学组织开始就开始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在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的条件下,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去拉近师生距离。为将要进行的主题教学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理念的革新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与教学环境

良好的音乐与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例如:在优质课《摇篮曲》与《小熊过河》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互动中往往能看到学生会更加踊跃参与其中。

(二)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的魅力一部分就来自于音乐的创作。例如:在优质课《龙的传人》中,老师将课程的大多数时间都交给学生,将动态的音乐课堂的优势发挥的十分明显。首先,是邀请学生弹奏伴奏;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对每组学生进行细心地指导与建议。最后是邀请学生发表讨论结果,并且将结果用于实践当中。在新课教授的环节设置众多的音乐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呼吁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的师生关系。例如:最为突出的是在优质课《摇篮曲》中,老师在教学组织环节,在自我介绍的环节,先是用东北方言介绍民歌《茉莉花》不同地域的差别,运用语言与方言的艺术效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且在互动环节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的设问,还有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肢体上的感受。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在现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不能盲目的运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及蕴涵的情绪。在所有的优质课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PPT、音频等等。这一点顺应了时代潮流,相比之前运用板书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其次多媒体的应用也极大弥补了板书教学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莉.提升课堂品质,在思辨中走向丰盈——2019年南京市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活动思考[J].儿童音乐,2020(11):68-70+75.

[2]金游子.音乐课堂中的美与审美——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有感[J].艺术评鉴,2020(13):102-104.

[3]王辉霞.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J].高考,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