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李越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1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其中,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仅仅甘肃和青海两个省份的江河年经流量就已达1160.9亿平方米,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沿黄中心城市引领和带动作用仍然不足,需要不断探寻新的手段和方式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助推器,对促进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础首先以地处黄河上游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和面板回归法,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会产生正向影响,且与金融效率相关性更高。并针对金融支持的有效性,从金融发展的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得出了进一步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编号:3192022078)
文章地址:

一、引言

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相伴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退化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不断恶化。因此,我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型。在此背景下,全国上下开始将重点转移到环境问题上,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饯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的思想提升了新的高度。为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我国首先提出绿色金融这一概念,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不断丰富,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能源资源驱动型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那么,金融对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否在支撑作用?以及哪些金融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影响呢?这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分析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有关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等(2020)[1]认为高质量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制度建设问题,而另外一方面,刘志彪、凌永辉(2020)[2]等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可以从制度建设以及效率驱动两方面来突破。

对高质量发展测度的研究。周小亮(2018)[3]、吴武林(2019)[4]、李华(2021)[5]等,结合中国实际分别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或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测算中国的高质量增长水平。肖曙光(2020)[6]等学者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几个方面。

2、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刘俊(2020)[7]利用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的指标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和各个维度的指数,研究某些省市发展水平低的原因。王志强(2020)[8]研究了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出通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能够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怀璧(2020)[9]以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为依据,以 6 个准则层、14 个指标层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 2009-2018 年黄河白银段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业发展水平质量权重较大,在十年间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小幅提升的状态。

已有研究对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已相对广泛,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绿色金融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另一类则是来探究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行测度。本文与已有文献相比,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选取的数据不同。本文选取2011-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区别于其他文献,选取特定省份的地级市和一定区域不同省份的数据。第二,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得出综合得分,以此来探究金融支持对其的影响程度,更加科学、合理。

三、金融支持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测度方法

1、经济创新发展

仅仅通过资本和劳动力已不能满足经济的持续增长,创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本文选取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数和科学支出/GDP两大正向指标对其进行测量。

2、经济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支撑,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环境承载力不足,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研究该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充分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 GD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算收入/GDP 反映区域协调发展程度。

3、经济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护环境,本文选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三个指标进行衡量。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属于市政工作范围,“工业废水排放量”则反映区域工业废物排放情况。

4、经济开放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通过形成多维度、广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带动黄河中游区域向西开放模式的发展,尤其是借助“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对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的投资和人才输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程度。“外商投资企业数”代表黄河中游区域对高素质人才和外资的吸纳能力,“每百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反映通信基础设施建成和提供程度。

5、经济共享发展

共享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前提是绿色协调可持续,主要目的是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全民所有。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我党初心和使命的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本文选取了“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每万人医生数”、“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每万人绿地面积”4个二级指标,反映区域发展成果与人民的共享程度。用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现区域文化重视程度;每万人医生数体现人民医疗需求的满足程度;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每万人绿地面积反映生活环境质量。

(二)数据来源

本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青海省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EPS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法计算得出。

(三)指标权重计算

本文在确定指标权重方法上借鉴了何智励(2021)对长江经济带进行实证文章中使用的熵值法。熵值法通过主要通过衡量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运用信息熵工具作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过程如下:

以m个研究对象、《n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初始指标矩阵,X= (Xij)m*n,其中,m = 9x 12,n=12,Xij表示第j地区第i个评价指标的数值。

1、标准化处理各项指标:

截图1744184662.png其中i代表指标,j代表地区。Xi为第i项指标值,Xmax为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x’ij为标准化值。

2、计算第i项指标的贡献度yij:

截图1744184742.png

(五)计算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按照上述方法和步骤,对2011-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级市的15个评价指标进行了正向化和负向化处理,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的权重,计算第J地区的评价值U:

截图1744184773.png由此,得到2011-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12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截图1744184974.png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截图1744185099.png表2   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由表2可知,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综合得分由2011年的0.36增长至2019年的0.56,说明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平均综合得分最高的城市为银川,综合得分为0.75;最低综合得分为中卫为0.22。

综合来看,虽然2011-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上涨趋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也严重制约了其经济高质量进一步发展,整体的综合得分与黄河中下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四、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面板模型构建

1、数据来源

本文在度量金融支持上选取了黄河上游地区12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指标,具体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EPS数据库。

2、变量选择

本文分别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两方面选取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截图1744185206.png表3  金融支持相关指标

3、面板模型选择

在模型的选择上,首先对2011-2019年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豪斯曼检验,检验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的关系如图1所示。

截图1744185384.png图1 豪斯曼检验结果

通过检验可知,由于P值为0.1268>0.05,故接受原假设,“H0:ui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假设,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而非固定效应模型。

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得分(score )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规模(correlation)和金融效率(loandeposit)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Scoreit=αi+β1correlation+β2loandeposit+εit,i=1,2,...,N,t=1,2,...,T

其中,β1,β2分别为correlation和loandeposit的系数,N为截面数据,T为时间序列数据。

(二)面板回归结果与分析

截图1744185422.png图2 面板回归估计结果

从检验结果可以得知,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P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均对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金融规模越大、金融效率越高能够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金融规模的角度,黄河上游地区金融规模整体2011年至2019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均在逐年增加,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我国在绿色信贷、碳金融以及多种融资方式也为黄河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从金融效率的角度,金融效率的提高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黄河上游地区各部门资金高效运转。由于黄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金融资源也较为短缺,因此促进金融效率的提升格外重要,从表5也可知,金融效率与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因此,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黄河上游地区12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黄河上游地区金融支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首先,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运用12个地级市15个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不同年份不同城市的综合得分,并据此进行面板回归,检验金融支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结果显示,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且金融效率的正向推动大于金融规模。最后,根据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对金融支持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扩大金融规模,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速度

从银行层面来看,黄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占有主要地位,阻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限制了金融规模的扩大。因此,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层面来看,绿实施色金融政策,加大了政策的引导作用,但动力不足。应加大引导金融资源向支持黄河流域发展倾斜,为沿黄治理提供期限长、利率低的资金支持。 其次,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兰州的黄河、敦煌的沙漠、石嘴山的沙湖风景区,闻名千里。因此,金融机构应扩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地区较多是制约黄河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解决贫困问题,巩固扶贫成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仍需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现脱贫,这就需要从绿色出发扩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提高金融效率,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是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碳金融的出现为该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但从成效来看,效果并不显著。从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引导政策践行,开展双向管理机制,对于绿色环保项目进行支持和推广,对于污染项目加以约束。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打造技术领先、规范化的一流金融科技公司。从产业角度层面,黄河上游地区应以生态优先为出发点,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刘霞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J].经济研究参考,2020(12):85-100.

[2] 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36(07):15-29.

[3] 周小亮.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献解读与研究框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4(03):39-53.

[4] 吴武林,李顺辉,李婷.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程度及其区域差异收敛性[J].社会科学研究,2020(02):75-83.

[5] 李华,董艳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探源——基于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考察[J].财经研究,2021,47(08):4-18.

[6] 肖曙光,彭文浩,黄晓凤.当前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是过度抑或不足——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审视与评判[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02):85-97.

[7] 刘俊. 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0.

[8] 王志强,王一凡.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03):389-396.

[9] 高怀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府治理与绿色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J].甘肃金融,2020(06):47-52+57.

作者简介:李越(1999-),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