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绿色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张雅兰

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随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文献进行梳理:一、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二、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三、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总结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存着基于经验证据的实证研究不足、对于除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外的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研究不足以及关于市场参与者的研究较少等局限。后续文章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丰富绿色金融研究,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绿色信贷;金融工具;经济发展
DOI:10.12721/ccn.2025.1570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环境保护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发展要兼顾“稳增长”和“优环境”的双重目标。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环境治理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意味着绿色金融不仅担负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任务,同时发挥着加速经济结构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

随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文献进行梳理:一、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二、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三、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

绿色金融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Cowan[]认为,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资金融通可以帮助绿色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而我国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始于2000年,王军华[1]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此后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经历了十几年的缓慢发展,直至2016年我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峰会会议议题,并设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获得二十国集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才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2]。2016年G20绿色金融报告中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是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同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将绿色金融定义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这是我国关于绿色金融基本含义最为权威的解释。

三、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

绿色金融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创新、投融资决策方面。

首先,绿色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规制工具,会对企业的绿色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杨柳勇、张泽野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与之相反的是王馨、王营指出,在《绿色信贷指引》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表现更加活跃,具体表现为企业申请绿色专利的数量增加,但是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并不明显[1]。现有研究存在不同的结论,这是由于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企业,第一个渠道是资金要素的再分配,对于绿色信贷限制的企业,贷款规模缩小,贷款成本提高,对企业造成融资约束,第二个渠道是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面对高昂的环境污染成本,污染企业唯有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才能降低成本。

其次,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也产生了影响。多数文献证明了绿色信贷政策在抑制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丁杰、胡蓉指出绿色信贷政策有效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信贷融资,而且对长期信贷融资的抑制效果更强[2]。也有部分文献证明绿色信贷政策并没有对污染企业形成融资约束。蔡海静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的短期借款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在审批企业的长期贷款时,会更加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对企业的长期融资行为并没有明显的影响[3]。苏东蔚[4]、杨希雅[]等指出,公募绿色债券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关于投资方面,王艳丽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抑制重污染企业的过度投资动机,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倾向,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5]。苏东蔚[15]也指出国有高污染企业的新增投资额显著降低,证明了绿色信贷政策在投资方面具有抑制效应。

四、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几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得到各方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已相对完善且系统化,中国为全球在绿色投资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战略框架和政策指引[16]。绿色金融的研究也由原来的概念界定、体系设计转向了更为具体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随着国家战略走向对绿色金融发展影响作出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17]“乡村振兴”[18]“一带一路”[19]“碳达峰”“碳中和”[30]“数字经济”[2]等国家战略与绿色金融的交叉研究成为现阶段主流[5]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减污降碳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给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现有文献总结了绿色金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涵盖以下七个方面:绿色金融市场回报机制不够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绿色金融法规体系仍需要完善[3]、缺乏国际绿色金融话语权[4]、绿色投资的需求大增、金融环境风险增大[5]、绿色投融资经常面临期限错配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30]。政府应针对这些挑战,制定具体的、更具可操作性的绿色金融发展细则、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银行业应开发更加多元化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积极响应政策,确保绿色信贷政策效果的长期稳定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与评述

本文从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文献进行梳理,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全面,层层递进。

总的来说,绿色金融的研究成果颇丰,现阶段研究重点由前期的概念界定、体系设计转为探讨更加具体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与国家战略走向相结合。但是,现有文献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绿色金融基于经验证据的实证研究不足,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但聚焦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仍非常有限,缺少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进行正确判断的实际证据。第二,现有文献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研究一般局限于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研究不足,而且由于文献在政策评价方法及样本数据选择上存在差异,许多文献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第三,现有文献关于市场参与者的研究较少。由于绿色金融市场回报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其他金融机构与非法人参与者投资,所以现实中绿色金融的市场参与者比较少。但是,责任投资者相对而言更愿意购买绿色金融产品,我国应确立社会化融资的新思路,从而形成政府、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之后的研究可以着重弥补这三个方面的不足,更加完善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馨,王营.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06):173-188+11.

[2]COWANE.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 [Z].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8.

[3]王军华.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J].生态经济,2000,(10).

[4]孙励,万勇,杨文婕.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2(02):66-74.

[5]杨柳勇,张泽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2,40(02):345-356.

[6]丁杰,胡蓉.区域性环境规制与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基于重污染企业信贷融资视角[J].软科学,2020,34(12):61-67.

[7]蔡海静,汪祥耀,谭超.绿色信贷政策、企业新增银行借款与环保效应[J].会计研究,2019(03):88-95.

[8]苏冬蔚,连莉莉.绿色信贷是否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8(12):123-137.

[9]杨希雅,石宝峰.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20,25(01):72-80.

[10]王艳丽,类晓东,龙如银.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吗?——基于重污染企业金融资源配置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1):123-133.

[11]安国俊.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J].南方金融,2021(02):3-12.

[12]孙永震.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J].人民论坛,2017(04):74-75.

[13]杨林,张健,许鲜.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四川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0):44-50.

[14]赵振宇,汪宝.“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产品合作发展路径探究[J].财会月刊,2019(12):128-136.

[15]王彬,程翠云,杜艳春,董战峰.“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的改革思路与重点任务[J].环境保护,2022,50(05):45-48.

[16]谢晶晶.“十四五”: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N].金融时报, 2021-08-16.

[17]李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21(05):90-92.

[18]Climent F, Soriano P.Green and Good?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US Environmental Mutual Fund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2):275-287.

[19]孙洪庆,邓瑛.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2(01):37-38.

作者简介:姓名:张雅兰(1999—),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常德,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