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创新研究

马乐乐

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需求空前高涨,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要求提升推动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模式革新推动教材模式创新,开发出版现代化精品职业教育教材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呼之欲出,文章将就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创新提供一些可鉴经验。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创新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以“双导师”“双场域”为根本特征的创新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既是目标,也是途径。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共同构建资源平台,辐射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多个领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推动教材出版创新。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和依据,不断创新教材内容和编写理念是尤为重要的,现代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量逐渐扩大,而相应的职业教育教材却出现滞后的情况,因此,根据现代学徒制背景开发新的教材已经是时代发展所必须,创新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提升教材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也是教材不断创新出版的必然选择。

一、重构教材编写依据,兼顾教学要求与实践标准

现代教育背景下,在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中,更新职业教育出版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仅仅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编撰方式势在必行,现代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要重构编写依据,兼顾教学要求和实践标准,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瞄定方向。同时,现代学徒制也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而良性融合、有效互动是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的基本属性。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必须紧跟这一趋势,打破传统的“学校课本思维”,既要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实践的要求。在重构编写依据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教学要求,明确教材应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保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等现代教学方法融入教材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关注行业实践标准,在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的同时更要着眼行业的发展需求,教材编写者需要保持行业信息嗅觉,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实时了解最新的实践标准和技术动态,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中。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案例分析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创新需要深刻重构编写依据,兼顾教学要求与实践标准,确保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如此才能编写出真正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职业教育教材。

二、重新订立内容模板,开发“双师”优势

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标志,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材的编撰上,除了传统一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还要兼顾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充分展现“双师”的优势,发挥学徒制的意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技能的培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需要课堂上教师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具有实践经验企业师傅的引导。“双师型”教师引导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课堂理论知识教授能力又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这类教师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人才,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还能将自己在工作中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整体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因此,在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中,要重新订立内容模板,将实践标准融入到教材当中,也给予教师相应的实践教学引导,让教师有章可循,对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全新的职业教材内容模板应该包括职业教育的核心知识点、实践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内容模板还应该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内容,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此外,在出版全新职业教育教材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双师”的优势,确保教材内容既符合理论教学的要求,又贴近实际工作场所的需求。理论教师可以从学术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而实践教师则可以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为教材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双师”的合作,确保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

三、把握总体原则,重视职业精神培育

过去,职业教育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两个领域,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的引导和培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德技并修的重要性,课本上的学科知识和实训室里的工作模拟固然重要,但仅止步于此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技能人才的发展,职业规划、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观等隐形知识在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职业教育创新出版过程中教材内容不仅要涵盖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包括德育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因此,在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创新中,需要将技术与德育相结合。可以在教材中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开展互动式德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创新需要把握总体原则,即技术与德育并举。通过技术的运用和德育的培养,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优化,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且具备职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除了理论知识传授外,兼顾了行业实际的需求与标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对职业教育教材推陈出新正当其时。教材中不仅需要从源头设计上就教学和实践的双重需求,打造“双师”优势,还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德育和技术并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种教材出版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学徒制科学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方雨轩. 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在产教融合中的机遇、困境与发展对策 [J]. 传播与版权, 2024 (11): 58-60.

[2]王花献. 浅谈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发展的几个途径 [J].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4 (3): 116-117.

[3]安卫,徐永杰.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模式创新初探 [J]. 科技与出版, 2022 (4): 66-70.

作者简介:马乐乐(1989—),男,江苏如东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培训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教育、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