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马丽花

兴县初级中学,033600

摘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感知到愉悦的学习体验,对其内在修养进行感染和熏陶,强化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往往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只重视乐理以及唱歌技巧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演唱技巧,却体会不到其音乐的内在美妙,音乐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强化对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 初中音乐;审美教学;能力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的审美具有多样性,不仅有好听的旋律、满是魔力的节奏,同时还包含音乐的实践及创作。而在我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既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也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一、初中音乐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审美能力是初中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理念,提升其审美品位,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其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强化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内在音乐审美能力的综合提升,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学习中感知到生活的美好,促进良好人生观的形成。

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策略

1、拓展音乐类型,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还需指导学生能够鉴赏美,掌握美的特点及本质。鉴赏美则是以感受美为基础,进一步产生的情感体验及审美兴趣,是典型的审美判断,其主要内容是鉴赏审美的情感性及形象性。音乐在全球不同国家及民族中都通用,并无界限之分,只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就会对音乐中的感情和美进行深刻体会及感受。鉴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扩展音乐类型,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还需使学生具备充足的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标准及意识。例如,《二泉映月》这首二胡作品中,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在鉴赏前,学生若对曲目的寓意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在演奏时就会倾注感情,促进作品内涵的表达。在拓展音乐类型的时候,需要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在音乐创造中的能力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通过拓展音乐类型可以为学生形成创造能力提供支撑,并且加快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表演式教学模式,养成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创造中感知音乐美感。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好动性和活泼性,同时也拥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展开音乐演唱表演,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从表演中感知自己创造完成的音乐所存在的美感。例如,通过组织开展演唱比赛和歌唱游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拓展对音乐类型的认知。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更为重要,其是对音乐课堂的延伸。相较于课堂实践活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熏染效果更好。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1)组织各类音乐团体

在初中学校,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各种音乐团队,如鼓号队、小提琴队、二胡队、合唱队、吉他队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音乐团体。在组织这些团体时,教师要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开展教育活动,将大量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音乐作品推荐给他们,让他们主动欣赏这些音乐,并在欣赏过程中感悟音乐之美,增强音乐审美体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积极开展各类音乐活动

除了组织各类音乐团体以外,音乐教师可以开展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音乐之美。比如,迎新生晚会、新年文艺会演等活动,让学生排练一系列音乐节目。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竞技类比赛,如校园歌手大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感受音乐、亲近音乐。

3、借助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把握的音乐作品,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音乐将其画面想象出来,从而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含义和意境。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音乐,并配以画面图帮助学生想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多种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旋律和画面共同营造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意境。通过该方式,学生的想象力会大大提升,对音乐意境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能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故乡的云》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乡的云、故乡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进行感悟,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解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聆听音乐。这样,学生既对音乐及其意境有了较好的理解,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和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基于此,音乐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专业化训练,强化其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深切领悟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的意境美,强化学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倩.初中音乐教学中艺术美感的培养方式探究[J].新智慧,2020(26):120+128.

[2]刘军.立足时代潮流渗透审美追求——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9.

[2]白岩.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32-35.